還是鱗甲,都很難有效避免弓弩的傷害,畢竟還是有孔洞,孔洞越大,越難以有效避免,但板甲卻不僅能有效避免刀槍的傷害,更能避免弓弩箭矢的傷害,因為板甲畢竟是一個整體鑄造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加工效率,鎖甲、鱗甲的小鐵圈、甲片等零件都太小,加工極其繁瑣,不僅耗費人力,而且也難以加工強化,特別是鎖甲,鐵環越細小防護效能越好,每個鐵環都要焊接相連,工作量可想而知,工序麻煩所以造價也相對昂貴,而且西式板甲純屬鑄造鍛造後打磨,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工,鍊鐵技術提高後造價也跟著降了下來,而且板甲稍作改良後,其防護力和同等重量下帶給士兵的靈活性為其他鐵甲所不及,而且還提供了冷熱加工的更加便利的條件。
光明鎧打磨後,在陽光下有耀眼的反光,如果能夠選擇好戰鬥的反應,迎著太陽戰鬥,必能帶給敵人很大的視覺阻礙,從而增加勝率。
光明鎧只是身體的一塊防護,除此之外,騎兵們都裝有牛皮製造的護臂、護肩、護膝、護腿。
魏延透過跟各種騎兵的戰鬥,越加確認了重灌騎兵的無用。
雖然他知道鮮卑騎兵是南北朝時期最愛用重灌騎兵的,魏延也無意搞出一堆鐵疙瘩對付鮮卑騎兵。
在魏延心目中,蒙古騎兵的戰法才是騎兵的最高技戰術的表現,機動性靈活性遠優於衝擊性。
魏延八萬大軍分成四路,偃旗息鼓,往河套進發。
到達太原郡晉陽城之後,魏延收到了前方使者賈詡、田疇的回報。
賈詡作為涼州武威人,跟羌胡人打過交道,他這次前去北地郡、武威郡等羌胡人盤踞的地方,拜見了幾個羌胡大部落的頭領,傳達了魏延聯盟的意圖。
那些羌胡部落統領們本來以為魏延要他們出兵一起對付鮮卑,都很猶豫,因為他們不想得罪強大的鮮卑人,雖然檀石槐死了,鮮卑分成了三股,但瘦的駱駝比馬大,若是他們出兵支援了魏延,魏延戰勝後退兵回到司州,鮮卑人轉過來對付的就是他們了。
賈詡看出他們的疑惑,一臉淡然地笑道:“我家大將軍要求不高,只要我們大軍對付鮮卑時,貴部落能夠不插手,不接受鮮卑人的求援,我們從鮮卑人那裡繳獲的馬羊會分給你們一部分,並且會在北地郡富平城開發市場,與你們平等交易。”
這些羌胡人跟漢人打了近百年的戰爭,對漢人提防的很,聽魏延這樣慷慨,他們反而生了疑心:“萬一你們搞的是各個擊破呢,你們打敗了鮮卑人,就來對付我們羌人,我們羌人沒有那麼傻!”
賈詡朗聲笑道:“你們多慮了,我家主公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鮮卑人……”
那些羌人還是不放心,非要賈詡立下盟約不可,賈詡考慮再三,最後迫於無奈簽下了盟約,約定魏延永不侵犯羌人的地盤。
賈詡一邊籤一邊在心裡冷笑道:“我家主公說過,與朋友的約定要遵守,跟敵人的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
田疇年紀雖輕,但在北方邊境素有威望,跟鮮卑人打過交道,他這次去拜訪的是鮮卑人現任單于魁頭。
魁頭是檀石槐的孫子,但他沒有檀石槐的威望,只有中部的鮮卑人聽從他的號令,而西部鮮卑根本不把他當根蔥,他為此曾苦惱了許久,現在他終於等到了一個在鮮卑大聯盟裡樹立威望的機會。
田疇帶著一支車隊,盛放了許多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甚至還有數量驚人的神仙丹、忘憂丹,直奔大興安嶺南麓鮮卑山的鮮卑王庭。
一路都是草原,又沒有陰雨天氣,行走極快,二十多天就到達了鮮卑王庭。
雖說是鮮卑王庭,卻連中土的一個縣城都不如,石頭砌成的矮小城池,鮮卑人還是不習慣居住房屋,城內堆滿了帳篷,看起來十分可笑。
田疇在距離匈奴王庭二十里地才被發現,可見鮮卑人有多麼輕視漢人,他們以為漢人在過去幾年的戰爭中每次敗北必定不敢輕取他們的王庭,就根本不做提防。
一支鮮卑千人隊將田疇的車隊攔下,彎弓搭箭瞄準田疇一行人,大聲呼喊,田疇就是在邊境長大的,通曉鮮卑話,他聽得出這些鮮卑騎兵師問他們幹什麼的,田疇便昂首挺胸,用鮮卑話大聲回道:“我乃大漢使者,代表大漢天子前來面見你家大單于!”
那些鮮卑騎兵聽了田疇的話,都大吃一驚,自從檀石槐在十三年前大敗大漢的三路大軍之後,大漢與鮮卑的關係便一直是勢同水火,從未有過正式的談判。
為首的鮮卑將領喝問道:“你乃是什麼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