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幾名跑的軍士,問他們追兵在哪裡?
那些軍士都指著後方,說追兵就在後面。幾個人都這麼說,蔡瑁自然不敢怠慢。一直命令大軍嚴陣以待,做好迎敵的準備。
可是等了許久,連敗逃的軍士都看不到了,依然沒有看到追兵的影子。
蔡瑁氣憤地把那些軍士叫了,問他們到底看沒看到追兵的影子。
然而,那些軍士的回答卻讓蔡瑁極度語,軍士說了,他們一直感覺到後邊有人追他們,但他們都不敢回頭,只是一個勁地跑啊跑啊。
一路跑著,終於見到了主將蔡瑁,至於後邊的追兵,他們根本就沒看到,他們只聽到凌亂的腳步聲,追著,覺得那些都是追兵。
這些軍士的確沒有看到追兵的樣子,因為他們都是屬於跑在隊伍中間的人,後面的軍士都被于禁的人馬給俘虜了。
至於這些逃的軍士只有追兵在追,至於追兵時候撤離了,他們絲毫不。
典型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居然被人家沒影的追兵嚇成了這樣。
蔡瑁狠狠地將黃祖訓斥了一頓,這位負責殿後的大將很令他失望,居然把大軍帶成了這個樣子。
訓斥完之後,蔡瑁帶著大軍慢慢向大營返回。
那些軍士一路奔跑,到此時已經沒有力氣了,沒有了生命的危機,他們全都鬆懈了下來。這一鬆懈,大大地影響了行軍的速度。
回到大營之後,已經天色大亮,蔡瑁進行清點人馬。
清點完之後,他的臉都能陰出水來,此次偷營,殺傷多少敵軍他不,但他邊的資料是連戰死帶被擒的,一共五萬兩千人。
損失慘重啊至於李嚴損失了多少人,蔡瑁暫時還不,從當夜他陰沉的表情中,或許已經猜到了一些。
第一百九十章 攻營
第一百九十章 攻營
連著三次大敗,蔡瑁心情極度抑鬱。
帶著萬丈雄心而來,不料剛剛來到漢中就出師不利,甚至都不能用出師不利來形容了,簡直是一敗塗地。
他現在甚至開始懷疑,主公派他來支援益州,到底是對還是了。
凌雲是不可戰勝的,這個想法已經深入了他的腦海。
幾次大戰,他已經摺損近半兵馬,這麼大的傷亡是大戰之前他所法預料的。
但此時他還不能撤軍,軍士經過幾次大戰,都格外疲憊,暫時不宜長途行軍。之後如何向主公交待,蔡瑁的心裡充滿了矛盾。
此時凌雲的戰俘營裡又增加了許多俘虜,原來的戰俘營裡都住滿了,他不得不再次令人搭設大營,供俘虜居住。
這些戰俘,凌雲並沒有把他們當作真正的敵人,因為軍士都是百姓,至少以前是百姓。他們都是為了生存才參軍,為遠離故土作戰。
凌雲想要統一天下,想要把十三州的版圖都劃到的名下,就得動用武力。光靠動嘴肯定法實現,有徵戰就有犧牲,這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可能,凌雲倒不想犧牲那麼大,漢朝的人口本來就不多,這些人以後都是他子民,凌雲當然希望他們都能好好地活下去。
所以儘管是俘虜大營,凌雲儘量讓他們吃得飽一些,住得好一些。
凌雲親自到各個俘虜大營轉了一圈,安撫了一下俘虜。
這些俘虜既然被抓住了,他們的心裡算徹底塌實下來,總算不用再去征戰了。而且凌雲還給他們承諾,等戰事結束,可以讓他們返回故土,願意當兵並且符合條件的可以當兵,如果不願意,可以回家務農,可以從事別的營生。
看管俘虜的軍士原來就是漢中軍,也算是比他們更早一些的俘虜。這些人現在如何待遇,益州軍和荊州軍的俘虜都看得清楚。他們對凌雲的話自然絲毫不懷疑,更沒有人想著要逃走,因為律令非常嚴格,逃跑者處死。
安撫完俘虜之後,凌雲回到南鄭城中。
南鄭城現在已經從緊張的氣氛中恢復,畢竟荊州和益州近三十萬大軍壓境。凌雲又把近十萬大軍派去了武都郡,南鄭城中的兵馬嚴重不足。
但好訊息一個接一個傳,隨後一撥一撥的俘虜也被押解,南鄭城的百姓總算安心了。
傷兵在南鄭城中受到很好的照顧,張魯等歸降的官員看到凌雲打瞭如此的勝帳僅僅少量的傷亡,一個個心頭唏噓不已。
他們的心裡甚至暗暗慶幸,投降凌雲真的是不的選擇。
至少凌雲開始並未答應他做漢中太守,而事實上,凌雲非常信任他,給了他一個很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