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2 / 4)

小說:希望與圖騰 作者:花旗

突出的是戲樓。大家請看,戲樓為面闊一間歇山頂建築,戲樓的造型與仡佬族民居中的翹角樓廂房別無二致,這對增加室內採光和避免雨淋水沾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歇山頂建築在古代是等級最高的建築,可見當時的萬壽宮不但是地位上還是在影響上,在當地都是很高很大的,戲樓上有華麗的如意斗拱、藻井、屏風以及掛落,鵝頸橡等裝飾,舞臺上八塊橫枋上暗八仙、花鳥等淺浮雕,舞臺下十五幅三國戲文高浮雕,栩栩如生,可以看出其精湛絕倫的工藝水平。感興趣的嘉賓朋友不妨試著看一下這十五幅三國戲文浮雕,看能否認出每一個場景是什麼內容。”

(未完待續。)

第三四六章 夜郎之地(二)

導遊黃桂蓉略為停頓了一下之後,便又繼續講解。吳總等一行人看得非常仔細,因為這是外來建築文化在石阡的集中體現,當然,修建萬壽宮時,也肯定吸收了當地的文化元素。

黃桂蓉講解說:

“大家可能發現戲樓上有兩幅對聯,戲樓上這一幅是“束帶整冠儼然君臣父子,停鑼息鼓誰是兒女夫妻”,它的含義既是對戲臺上虛擬故事的描述,也是對人生的描述。那麼為什麼旁邊會還有一幅對聯呢?這就是後來擴建萬壽宮以後的典故了,後人覺得短的這幅不足以表述豫章會館的全部涵義,於是就又在旁邊立了這麼一幅對聯“從南撫臨瑞吉以來遊翠五府人才於茲為盛,合生旦淨未醜而作戲少一個腳色便不足觀”。“南、撫、臨、瑞、吉”就是我剛才給大家講到過的後來捐資修建萬壽宮的五個地方的客商。

“萬壽宮建築工藝使中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諧調一致,生動形象地反映出歷史上石阡古城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等狀況。因此於2001年6月25日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宮歷來為縣城官民遊樂聚會的場所,1936年,紅軍部隊駐過宮裡,開展了戲劇演出等革命活動,軍團總指揮部的領導人曾到宮裡看望了在石阡參加紅軍的新戰士。後來,萬壽宮曾改作糧食倉庫,這是萬壽宮能夠得以完整儲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黃桂蓉講解完畢後,王總對一直陪在他身旁的蔣副會長說道:“這萬壽宮的建築有徽派之風!”

游完了萬壽宮,接著就又趕到了府文廟。吳總等人站在府文廟前,吳總說道:“廟宇旅遊也是旅遊中的重要一部分,不論是我們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對姓教有一定的迷信。”

聽了吳總的話,導遊黃桂蓉知道吳總有所誤會,連忙解說道:“各位嘉賓朋友,這府文廟雖然有廟,卻不是真正的‘廟宇’”。

府文廟亦稱學宮,是古代培養封建科舉人才的場所,自漢武帝尊孔崇儒,歷代相承,推孔子為萬世師表,重儒術以治理天下,令郡縣皆建學宮,以為官紳士人奉祀瞻仰之地。故歷代郡縣官吏都把營建和培修學宮作為重視文教的標誌。據考證,石阡早在秦、唐兩代有建置。只因僻處西南邊陲,交通梗阻,中原王朝更替頻繁,而且北方多事,難於兼顧,孔孟儒學不能廣為傳播。迄明代石阡設府,立學始見於方誌。

石阡府文廟位於縣城東南越城路,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由時任知府李鑑修建,因在石阡設府的同一年修建,故稱“府文廟”。府文廟歷經戰火,多次重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知府董醇重修後,廟制穩定。府文廟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整個廟基坐東朝西,廟分三進院落,院基漸次升高,由西向東自下而上分別建有廟牆、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兩廡、天子臺、大成殿以及崇聖祠、考棚等。解放初期,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崇聖祠、考棚等被毀。

文廟正中為大成殿,殿外為丹墀,丹墀左右為東西階,階下為天子臺,天子臺上下各有雙龍搶寶和鯉魚跳龍門巨型浮雕一塊,左右列東西兩廡各三間,現作為“可愛的泉都輝煌五十週年成就圖片展”陳列室。前為大成門五間,其左右兩間原為文武官員齋更衣室,門外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大成門外有桂花古樹二株,四季濃陰,八月花開,一黃一白,香飄滿城。中間稍下丈餘,豎立石坊為欞星門,門外為泮池及狀元橋,池前左右有門題曰:“禮門”、“義路”。門外各立下馬碑,大成殿之後有崇聖祠,周圍繞以紅牆,廟基長二十六丈五尺,闊七丈八尺。

遊覽完了府文廟,接著便去了禹王宮。

禹王宮又稱水府閣。坐北向南。中軸對稱。原有牌樓式山門、戲樓、兩廂、正殿、後殿等。現戲樓及東廂房已毀。佔地面積約154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