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口號萬歲 作者:誰與爭瘋

真心英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張天天已經“更上一層天”。確切地講,她已經到達少年寫作與成|人寫作的邊境,她正在從童話的沙灘邁進歷史的大海,而且很快即將在歷史中披濤斬浪。我所希望的是,像張天天這樣的“少年得志”者,在歷史中不要忘記童話。從童話到歷史固然是上了一層天,而沒有丟棄童話的歷史會讓你們不斷地“更上一層天”。瑪雅文明本身便是童話與歷史的交織,《瑪雅王朝》的魅力便在於賦予這種交織以一個非常合身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可以斷言,不論此前此後有多少關於瑪雅文明的作品問世,張天天的這部《瑪雅王朝》都具有不可取代的獨特性。真心,終於誕生了英雄。 張天天不是以炮轟和批判成名的,她是如同精衛填海螞蟻構巢般一點一滴建立起自己美妙的文學宮殿的。這樣的人,成了名也會保持平常心,受了傷害也不會歇斯底里。因為恰恰是那些看似脆弱的童話,支撐起他們在正義的歷史時空中的脊椎。有一天,張天天也會變成“老不死的”,不老不死的,是我們的童話,正如瑪雅王朝的人都死了,而瑪雅的13顆水晶頭骨,卻在茫茫宇宙間永生。 (本文作為張天天新作序言時,有所刪節)&nbsp&

情深意切十九札

認識朱青生老師——也就是江湖上通稱“老朱”的這位怪俠比較晚,雖然他的名頭很早就在腦子裡存了盤。好容易在一次會上認識了他,沒想到他站起來發言第一個批評的就是我,以我的文章為例,批評中文系的文章文學性太強,不夠理性。我當時心想,這位朱老師可真是書呆子,批評我們中文系的文章太文學性,這不是要砸俺們的飯碗嗎?你怎麼不批評數學系的文章數字符號太多呢? 後來幾次與這位北大十佳教師的接觸,加深了我對他的“書呆子”的印象。他長得清俊溫和,微微透出一縷因勤奮博學而萌發的自負。操著一口文雅的南方普通話,一板一眼而又絲絲入扣地表述著他的獨到見解。我注意到他特喜歡談論“理性”問題,他以自己嚴謹的邏輯思維去評價那些邏輯性不夠強的文字和理論。他非常善於梳理一個概念的來龍去脈,比如你隨便說一句:“我是色狼”,他可能就會告訴你:色狼在古希臘文中意為彩色的狼,在拉丁文中意為紅狼,在梵文中意為騙人的魔鬼,在愛斯基摩語中意為狐狸,在古代漢語中意為神色慌張,在現代漢語中意為在愛情上積極進取的勇士……當他沉浸在這種種範疇的條分縷析中時,你會發現他煥發出一種職業的興奮。也就是說,老朱是以高度的熱情來積極宣揚當今學界所普遍欠缺的理性精神的。 讀到老朱以通訊方式寫成的學術規範指導《十九札》,我的第一個感覺是相見恨晚。在我18年前走入北大校門的時候,沒有這樣細緻入微的治學指導。我稍稍有點嫉妒老朱這19封信的收信者——他的那些幸運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具體的做學問的方法,比如怎樣做讀書卡片,怎樣清理學術概念,我都是在黑暗中自己慢慢摸索出來的,至今也仍然處於笨拙的低效率狀態。當時若有老朱這樣系統的指導,該省去多少寶貴的時光。所以我說老朱這本小冊子可謂“功德無量”,它能夠使多少莘莘學子擺脫“刀耕火種”的矇昧治學方式,迅速站在前人的肩頭,順利走上學術正軌。 老朱在《十九札》裡,一本正經地談方法、談理性,我卻讀出了他冷靜背後的一腔真情。他是懷著對學術的愛,對學生的愛,帶著他那點書呆子氣,用他全部的治學經驗和生命體驗,來寫這十九封長信的。《十九札》使我想到許多該如何治學、如何為師的問題。北大不乏各領風騷的優秀教師,但能夠將自己成功的經驗以可傳授、可操作的方法這樣教給學生的,朱青生可以說是做得最好的之一。不才我在北大也算是十多年來小有微名之輩,比起朱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之功,不禁汗顏。這並非僅僅因為朱青生學兼中與西、打通術與藝,更因為他對整個北大、對整個中國學術恫瘝在抱的那份情深意切。《十九札》的口氣雖是對學生的,但我以為對大多數像我這樣的青年教師,也具有極好的補課意義。 《十九札》中某些細部的具體主張和規範,我以為不一定對各個專業都具有普遍性,學術和教育也不是單憑理性就能夠健康發展的。但《十九札》所顯露的這種對學者和教師崗位的敬業精神,卻穿越體制和專業,是治學者和為人師者普遍應該具備的。 (發表於《青年報》)&nbsp&nbsp

孤行影自迷

資訊時代的降臨,是否使人變得更加孤獨,這在我看來似乎是一個偽命題。古人云:“事不孤起,必有其鄰。”從哲學上講,事物是普遍聯絡的,雖然夜夜思君不見君,但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