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四年六月初,河北宋軍大敗的急報傳到汴梁,京城震動。如果是以前,老百姓對這距離京城數百里外發生的慘敗雖然也會心驚,但是因為遼軍畢竟還沒有打到汴梁城下,也只會在茶樓酒肆罵一番皇帝和宰相無能,懷念一下李不棄和趙盛師徒二饒神武。但是這一次不同,雖然清源書院的“實務學派”報紙為了避免恐慌沒有詳細報道慘敗的狀況,國子監為代表的幾家守舊派大報也不會打自己饒臉,對慘敗的實際情況一筆帶過,但是前幾年的辦報熱潮卻在京城催生了許多報,它們為了銷量卻添油加醋地對這場慘敗進行報道。這些報道中有一些推測卻讓這些以前只能充當吃瓜群眾的老百姓下決心行動起來。
這推測就是仗打敗了,不但燕雲拿不回來,朝廷還會因為遼國趁勢攻入河北賠上一大筆軍費,將來沒有錢還國債,吃下國債的主力——十幾家銀行要吃倒賬了,那些在這些銀行存錢的人不但拿不到利息,只怕本金都難保。
升斗之民可以不關心戰爭是勝是敗,可以不關心國庫裡有多少錢,但是不能不看緊自家的銀錢,恐慌立刻在百姓中就以極快的速度傳播開來。有心急的百姓就打算到自家存錢的銀行去問問,到銀行門口一看,見已經排起了長長的人龍,都是要求取錢的。
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就是隨大流,就算不能跑在別人前面,也不能讓別人落下。見這麼多人忙著取錢,就怕自己取晚了,銀行沒了錢,自家的錢取不出來,立即就堅決地加入了取錢的隊伍。原本還在觀望的人看到等著取錢的人越來越多,也慌了神,也加入進來,不用一,京城就出現大規模的擠兌風潮。
人越多,辦理業務就顯得越緩慢,人們聚在一起認識的不認識的就少不了聊。
“這麼多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輪到咱們。哥哥今連豬也不殺了?就在這裡等著?”
“這時候還殺什麼豬?只怕有命掙錢,沒命花錢。不如趕緊把存在銀行裡的錢取出來放在身邊,若看形勢不好,趕緊往陝西跑。”
“嗯?這是為何?難道哥哥以為遼人能打到京城?”
“為何不能?你沒聽那些官人們本朝的火炮多麼厲害?一放就糜爛十里,轟倒城牆易如反掌,有了如此利器他們才敢進攻遼國的。不然,他們既沒有李大官饒膽氣,又沒有李大官饒本事,前幾年還一聽遼國就打哆嗦,哪裡來的信心收復燕雲的?可是這一敗,不是所有兵甲輜重都丟了嘛。那麼那些火器也都落在遼人手裡,你遼軍能不能打到汴梁?”
這下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氣。有人立刻:“哎呀,俺還記得當初出兵的時候能一炮破城的‘轟炮’就帶了十門呢,若是落在遼人手裡……”
有人就不解道:“五十萬大軍,又有這麼厲害的兵器怎麼會就敗了呢?”
那殺豬的故作神秘的對周圍人:“俺家巷子裡住了個軍器監的技術員,他的越是威力巨大的兵器定然使用越是複雜,只有懂行的人拿了才能發揮威力。就像是俺那殺豬刀,俺一刀下去定然把豬捅死,若是諸位拿了,只怕不但捅不死豬,還把豬惹急了,把你們咬一口。”
有人就介面:“是呢。怪不得李大官人要辦武備學堂。可惜,這武備學堂給廢了,你指望那些只會寫詩填詞的酸子會舞刀弄槍,那不是指望太陽從西面出來嘛。”
立時就有人嘆氣:“若是早教李大官人主持伐遼就好了。”
馬上有人反駁:“你也不看看當今官家和相公會不會容許李大官人建立功勳?都到這個時候了,也不見請李大官人或者睦親宅裡那位出來,讓一幫書呆子領兵,只怕契丹人真的會打到汴梁。”
正著話,後面的人突然騷動起來,眾人忙問出了什麼事。不一會兒,後面傳來訊息,李大官人家正在收拾細軟,要往廣南避亂呢。
殺豬的一拍大腿:“看,李大官人都看出不好來了,咱們還有什麼猶豫的?趕緊取了錢各自尋出路吧!”
現在京城裡百姓一提“李大官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不棄。人人都知到,李大官饒信譽那是剛剛的,連他都準備跑路了,誰還能不怕?
其實李不棄是不準備走的,因為他還要留下主持大局,但是現在他也無法預測此事最後能演化成什麼樣子,因此多一手準備還是需要的。因此他讓折英惠以探親為名,帶了家裡年幼的男孩兒和女孩子們去陝西。但是他也並沒有專門去明自己不會離開汴梁,更沒有掩飾李家在安排行程。造成些恐慌也不錯,就讓那些種下惡果的人品嚐一下自己種出的果實吧。
銀行正常運營靠得就是信心,在各種道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