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六 拿錯劇本(1 / 2)

一座茶肆正是滿座的時候,一個兩撇狗油胡的說書先生邁著方步走到他的座位後面。早已經等著聽書的顧客中就有人喊了一聲:“常先生。聽說今日御街上出了事,先生可能給我們說說?”

大宋汴梁的說書先生不止講古,而且會常常講一些市井新聞,所以很多百姓也把說書先生作為打聽新聞的渠道。因此這個要求很正常,誰也不會懷疑有別的用心。

常先生很自然地說:“這個我卻知道。你說的是今日有一個陝西渭州的秀才到御街上散發揭帖……”

常先生便如親眼所見一般把事情的前因後果添油加醋說得口沫橫飛,尤其是說到那個渭州秀才家破人亡,渭州百姓慘遭殺戮之時,聽得一些茶客都忍不住落淚。

常先生一口氣講完,正在喝茶潤嗓子的時候,一個安排來當託的茶客便說:“這秀才確實是挺慘的。只是這重文抑武、以文御武的國策是太祖太宗定下的,難道有錯麼?”

常先生把茶碗往桌上重重一放,說:“咱們就不考證是不是太祖太宗從沒有說過‘抑武’這樣的話。只說這以文御武,看來真的不成。”

說到這裡他卻賣個關子:“這些事情不說還罷,說起來老夫就是一肚子氣。算了,不說了!”

下面的托兒立時叫嚷起來:“常先生怎麼能不說呢?還是說說吧,讓我等也漲漲見識。”

其他茶客也附和。常先生這才說:“好,咱們就從與元昊交兵開始說起,那些指揮作戰的文官盡是些蠢的,這才壞了事……”

說書先生都有事後諸葛亮的能耐,又有李不棄編寫的劇本,唾沫橫飛之間,與西夏連戰皆敗,都是因為範雍、夏悚、韓琦、王沿等人懦弱昏庸所致。

過去百姓只知道前線打敗了,而且文官把戰敗的責任都推到石元孫、任福、葛懷敏等一干武將頭上,老百姓也沒有獲取戰鬥細節的渠道,所以也只能人云亦云而已。但是李不棄編寫的劇本把戰爭的細節都展現在人們面前,尤其是對文官的懦弱、瀆職和無能進行了著重描寫,聽書的百姓們都有了“原來如此”的感覺。

就是說書的常先生也因為痛恨文官瀆職、無能的表現越講越是慷慨激昂。他的情緒迅速感染了聽眾們,一個個茶客聽到過去他們認為的文曲星是如何把成千上萬的軍隊和百姓送入西夏的虎口之中都不由得咬牙切齒。

但是這還不算完。根據楊四郎的劇本,茶博士等這段故事告一段落就說:“唉,諸位客官聽我一言。此事畢竟是官家和相公們的事,與我等小民無關。諸位萬不可氣壞了身子。”

常先生卻小眼睛一眯說:“這話卻是不對了。這事與在座的諸位卻都有大大的關係。”

立刻有人問有什麼關係。常先生睿智地瞥了他一眼說:“朝廷幾萬大軍送入李元昊的虎口,那盔甲兵器不要錢?死傷撫卹不要錢?比如渭州打爛了,再撫卹百姓不需要錢?這些錢還不都要從賦稅中來?不都是攤到在座諸位的頭上?若是打贏了而不是打敗,那麼我等交的賦稅還能少些。你們說是不是?”

“是這個理!”“常先生說得有道理!”想到自己交的賦稅就讓這些文官這麼給揮霍了,聽書的人都多少有些肉疼起來,對那些無能的文官的痛恨又深了一層。

這樣的場景在一個個瓦子、茶肆中上演著,李不棄估計一天能有幾萬人聽到這樣的書。雖然說書先生也分為兩派,沒有功名的說書先生和一些認為自己懷才不遇以致憤世嫉俗的說書秀才會毫不留情揭露那些文官們的無能,而大部分參與說書的秀才則要委婉得多。但是秀才都要讀《易經》,按照天人感應和陰陽調和的學說,他們也不能說渭州秀才的說法就沒有可取之處。只要他們不明確反對,在普通百姓看來,就是渭州秀才說得有道理。這下至少民間輿論開始向不利於重文抑武的方向傾斜。

以往遇到這種不利於士大夫的輿論,士大夫們可以假裝聽不見、看不見,或者在傳播中進行歪曲的方法防止發酵。反正能在各地自由流動的主要就是士大夫階層,他們是各自地區外部訊息的主要來源,只要他們態度一致,那麼輿論就不會發酵。但是現在卻有一點兒不同,清源書院印刷的《商報》有一個欄目專門刊載各地新聞,這次特別詳細收錄此事,然後透過鏢局的郵路傳播開去,士大夫們再也不能自說自話了。

上朝前在待漏院龐籍招手把李不棄叫過去說:“你家《商報》的新聞是怎麼回事?那個渭州秀才說什麼就印什麼?而且此事尚無定論,報紙卻說‘議論洶洶’‘人皆言崇文抑武不妥’,這不是推波助瀾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