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口不提和敏秋的婚事,饒是裴晉很冷靜,也有點沉不住氣了。
“元慶,下個月初七便是敏秋的十六歲生日,你是不是該向她表示什麼?”
裴晉含蓄地提醒著楊元慶,楊元慶笑了笑,他自有想法,如果裴晉給他帶來敏秋的信倒還可以,但要提婚事,裴晉畢竟是同輩,讓他來說這種嚴肅的話題似乎有點不妥。
“敏秋現在怎麼樣了?兩個月前她給我寫了一封信,我也給她回了信,不知她收到沒有?”
裴晉極為聰明,他明白楊元慶的意思,關於婚事,他們自己會寫信商量,不用自己操心,看來只有讓祖父來問他了。
“那好吧!楊將軍,我就告辭了,以後還請多多關照。”
楊元慶微微笑道:“多謝裴兄,希望今年中秋,我們能坐在一起賞月。”
裴晉眼睛一亮,向他鄭重地施一禮,“我也期待!”
他調轉馬頭,帶著幾名隨從向南疾奔而去……
楊元慶進入了城門,直接去了茶署,茶署是去年春天剛剛成立,在涿郡、馬邑郡、五原郡及武威郡各有一座,基本上和交市監一樣,隸屬於太府寺,負責整個隋王朝和突厥的官方茶葉貿易。
而此時,楊元慶的發酵秘方已經被破解,開始有大量的商人去南方採購茶葉,加工後賣去草原,隨著銷量急劇增加,茶葉的利潤也大減,也從來的十倍暴利變成三倍利,很快又降為兩倍利,朝廷隨即下旨,不準私人擅自和草原進行茶葉貿易,要和草原貿易,只能從茶署進貨,這樣便控制住了茶葉價格的暴跌,使茶葉利潤穩定在三倍利。
有趣的是,茶葉在草原的盛行,反過來開始影響大隋北方,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開始飲茶,大隋內外對茶葉的需求量劇增,也同時刺激了南方茶葉的種植,短短三年時間,茶葉的種植面積擴大了三倍。
楊元慶的紅鏽茶莊已經改成紅鏽酒莊,專賣蒲桃酒,茶葉生意他已經不做了。
茶署令只是八品小官,由一名年輕的官員擔任,名叫崔摯,出身清河崔氏,和楊元慶一樣,今年也只有二十歲,為人清正,銳氣十足。
楊元慶走進茶署,崔摯剛剛批出一份茶引,正在記賬,他見楊元慶進來,連忙起身拱手笑道:“楊總管不是去大利城了嗎?”
“聖上即將來五原郡,我得回來準備接駕了。”
楊元慶笑了笑,便轉到正題上,“我想查一支商隊,崔署令方便嗎?”
“楊總管儘管說!”
“叫瀚海商隊,崔署令幫我查一下,到現在為止,這支商隊有沒有來這裡批茶引?”
“請楊總管稍等。”
崔摯翻開賬簿,一頁頁地細查,足足查了三遍,他搖了搖頭,“很抱歉,沒有這支商隊的記錄。”
胖魚也查過,大利城那邊也沒有繳稅的記錄,看來這支商隊還沒有到五原郡,楊元慶便向他拱手道:“這支商隊有私通突厥的嫌疑,如果他們來披茶引,請立刻通知我。”
“楊總管放心,我一定會及時通報。”……
七天後,隋帝楊廣龐大的巡視隊伍出現在了五原郡廣袤的土地上,巡視隊伍足有五十萬人之多,延綿百里,旌旗鋪天蓋地,聲勢浩大。
巡視隊伍的核心,便是皇帝的行宮城,城是一座巨大的可移動木製宮城,由少府寺卿何稠製作,顧名思義,呈六角型,周長有八里,女牆距地面高達六丈,皇帝楊廣以及皇后等一眾宮女宦官都住在裡面,並有三千內宮甲士在城頭上防禦。
城下面裝有數百隻巨大的木輪,它本身並不能行走,需要上千頭牛拉拽,緩慢而又平穩地向前推進。
楊廣興致很好,他並不是第一次來五原郡,開皇二十年,他作為主帥統領十五萬大軍,從五原郡出塞,擊敗了西突厥達頭可汗,這次重返舊地,使他又想起自己當年的勇烈。
楊廣站在城頭對妻兒們笑道:“想當年朕也曾烈馬戍邊,北擊突厥,一晃近九年過去,可朕覺得就像昨天才發生的事情。”
楊廣和蕭後感情深厚,儘管做了皇帝,但他依然不願廣納嬪妃,他的用情專一也深得母親獨孤氏的讚賞,在取代楊勇為太子一事上,他也得到了母親獨孤氏的大力支援。
同時也是因為國事繁重,楊廣雖然喜歡營造宮室,講究排場,但他並沒有什麼嬪妃,他只有兩個妻子,一個是蕭皇后,另一個也是蕭皇后族妹,稱為蕭嬪,在長子楊昭去世後半年,他的次妻蕭嬪便在去年又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杲,這是楊廣的第三個兒子,幼子的出生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