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很美,揭開其畫皮,原來不過是一包草!
市場這東西,要麼不去佔領,要佔領就必須同時滿足所有使用者群體的共同要求。專業人員的要求、商業使用者的需要、普通個人家用,如果全部滿足的話,DEC的個人計算機,使用者要麼不買,要麼就必須全買。三種產品三種作業系統,軟體無法互換……
這就是一款自相矛盾的研發設計!
奧爾森雄心勃勃,或者說是孤注一擲,寧可被人說他食言,也要奮力一搏。集結DEC強大的研發實力,研發的產品竟然還沒上市,就被證明為一個失敗的冒險。
產品目標的定位,原來如此重要!
所有人都冒出了一身冷汗,許多考慮建議公司也多研究幾款個人計算機型號的人,羞愧地低下了頭。生動的例子擺在面前,郭逸銘反覆叮囑的設計原則,是如此的重要,至此他們才真正有所領悟。
郭逸銘看他們表情,知道他們明白過來了。他也不意尤過甚,只要他們從DEC失敗的產品型號定位中領悟到東西就好,沒有必要逼迫大家一一表態,承認錯誤。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他希望員工們能夠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而不是自己掏錢說“交學費”。
DEC,就為他們交了第一筆學費。
很慷慨。
“我想大家開始明白,什麼是針對目標使用者的產品設計了。好,接下來,我們來總結一下,假如我們要設計一款讓所有客戶都接受的個人計算機產品,它必須要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他將眾人從沮喪自責中拉出來,重新將話題引向正軌。
………【第四十章 架構之爭】………
【今天是起點分頻推薦第一天,作者為第二章準備了一份7500字超量大餐,本日更新13800字(居然無人投12000更新票?)。感謝所有支援本書的朋友,是你們讓本書進入了起點視線,獲得了這次推薦機會,作者深銘於心,感激不已!
本章前,感謝火烤老母雞、書友110410153944698(名字好長,核對了幾遍)、我忘了00、奪命書生賤、風的-韻律、raywen、彩虹X網友的打賞,是你們給本書第一天推薦帶來了好兆頭,謝謝了!】
經過前面的辯論分析,大家對於DEC這次個人計算機專案的設計錯誤之處已經總結出來。與之相反,總結出一款好的個人計算機產品要素,便輕而易舉,於是紛紛發言。
“應該要同時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不能分檔次設計多款計算機,最後討好不成,反而造成自己跟自己競爭……”
“作業系統應該統一、簡單,讓普通人也能較快掌握……”
“效能不一定要最好,但一定要廉價,要基本處於和市場同類產品,同一個價格水平線。我看就以市場上現在最熱銷的AppleII價格為準,主機加微處理器,再配備低容量半導體儲存器,價格不超過1300美元為好……”
工程師們你一言,我一語,按照各自總結的重點,逐漸歸納出一個清晰的產品框架。
郭逸銘非常滿意。
直到今天,他才能確定,這批長期處於計劃經濟條件下,按照上級部門指令和科研、軍事需要,定向指定研發的科研人員們,才終於成為了一個以經營盈利為目的,主動研究市場和同類產品,明白客戶需求的研發人才。
從78年他在美國註冊西部計算機公司以來,歷經兩年漫漫征程,他終於擁有了一批基本合格的自有研發人員!
回過頭來再看,這條路走得多麼艱難,不覺讓人感慨萬千……
“大家都說得很好,可以說在這次討論會後,我們對於自己應該研發怎樣的微處理器,有了一個明確的判斷,不會再走岔路,”郭逸銘微笑著肯定了眾人總結出來的要素,但在他們高興地笑起來的時候,決定再教給他們產品設計中的進階原則,“不過,說到同時研發多款產品,以滿足市場上不同層次使用者的需求,這本來是電器產業的通行做法。
即,用高檔貨佔領奢侈品市場;用中檔貨佔領廣大中間使用者市場;用低檔貨滿足低收入家庭基本功能需求。
這個設計思路,其實並沒有錯……”
呃?
眾人愣住了。
前面大家經過分析,不是已經確認,DEC研究三款不同檔次個人計算機,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思路了嗎?怎麼轉了一圈下來,老闆居然又對這種思想似乎持有肯定意見。
他們被郭逸銘變過來變過去的思路,給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