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狄仁傑年老體衰,但他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推薦諸多賢才,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十七節 張說不做偽證】………

狄仁傑死後,魏元忠當了宰相。魏元忠是個有名的硬漢,在周興、來俊臣得勢的時候,他三次被誣陷遭到流放,有一次差點被處死。但是他始終沒有屈服過。

那時候,武則天寵幸張昌宗、張易之這兩個官員。可是,魏元忠從來不把他們放在眼裡。他擔任洛州刺史的時候,張易之的僕人在洛陽大銜上仗勢鬧事,魏元忠把那個僕人抓了起來,一頓板子打死了。

魏元忠做了宰相後,武則天想把張易之的弟弟張昌期任命為長史,魏元忠卻說張昌期年青不懂事,幹不了這樣的大事。

為此,和張昌宗、張易之結下了樑子,兩張千方百計想把魏元忠除掉。他們在太后面前誣告魏元忠,並偷偷地去找魏元忠部下官員張說,要張說作偽證。

張說明知魏元忠冤枉,但是又害怕兩張的權勢,思想鬥爭得挺厲害,頭上直冒汗,但思及一個人的名譽是最可貴的,他想,為保全名譽就算得罪了朝廷,被流放出去,臉上也光彩。因此決定不要為了保全自己,去附和姦臣,陷害好人。

張說進了朝堂。武則天問他說:“你聽到魏元忠誹謗朝廷的話了嗎?”

張說向武則天說:“張昌宗他們慣常在宮外作威作福。我實在沒聽魏元忠說過反對陛下的話,只是張昌宗逼我做偽證罷了。”

武則天聽了張說的答話,知道魏元忠的確冤枉,但是她又不願給張昌宗他們下不了臺階,就罵張說說:“你真是反覆無常的小人。”說著,就命令侍從把張說抓起來。

後來,武則天撤了魏元忠宰相職務,又把張說判了流放罪。

………【第十八節 救時宰相姚崇】………

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的年號開元,唐玄宗在位最初20年裡,唐朝出現了興盛的景象。大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這樣描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詩句的意思的開元全盛時期,連小縣城都有上萬戶人家。農業連年獲得豐收,糧食裝滿了公家和私人的倉庫,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唐玄宗李隆基剛繼位時,年輕氣盛,一心想恢復唐太宗的事業,他任用姚崇為宰相,整頓朝政,把中宗時期的混亂局面扭轉了過來。

然而,正在玄宗勵精圖治的時候,河南一帶發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災。

那時候,人們沒有科學知識,認為蝗災是天降給人們的災難。

災情越來越嚴重,受災的地區也越來越擴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告急。

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認為蝗蟲不過是一種害蟲,沒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齊心協力驅蝗,蝗災是可以撲滅的。

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裡就在田頭點起火堆。等飛蝗看到火光飛下來,就集中撲殺;同時在田邊掘個大坑,邊打邊燒。

由於姚崇考慮到國家的安全、百姓的生活,不顧許多人反對,堅決滅蝗,各地的蝗災終於平息下來。

姚崇辦事幹練,有一次,姚崇家裡有喪事,請了十天假,朝廷的公事就積壓了一大堆。另一個宰相盧懷慎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急得團團轉。過了十天,姚崇回朝,沒有花多少時間,就把案頭的積件處理完了。各官員都佩服不已,有官員讚歎說:“姚崇雖然比不上古代的管仲、晏嬰,但是也可以稱得上‘救時宰相’了。”自此,姚崇“救時宰相”的名頭便傳了下來。

唐玄宗在他即位以後的前二十多年裡,除了姚崇以外,還任用過好幾個有名的賢相,像宋璟、張說、韓休、張九齡等,在這些賢臣們的輔佐下,開元年間,社會安定,天下太平,商業和交通也十分發達。揚州位於運河和長江交匯處,中外商人彙集,城市特別繁華。唐都長安城裡更是熱鬧非凡,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使臣、商人、學者、工匠都爭相前往唐朝進行友好交往,開展貿易,學習文化、技術。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開元盛世”。

………【第十九節 口蜜腹劍李林甫】………

開元年間的盛世繁華讓唐玄宗漸漸滋長了驕傲怠惰的情緒、追求起享樂的生活來。

宰相張九齡看到這種情況,心裡挺著急,常常給唐玄宗提意見,讓唐玄宗覺得很惱火,正好那時候有個大臣李林甫,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他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