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都不會,專學了一套奉承拍馬的本領。他和宮內的宦官、妃子勾結,探聽宮內的動靜。唐玄宗在宮裡說些什麼,想些什麼,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麼事,他就對答如流,簡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樣。
唐玄宗覺得李林甫很能幹,比張九齡強多了,就想把他提為宰相,他跟張九齡商量這件事,張九齡直截了當地說:“宰相的地位,關係到國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為相,只怕將來國家要遭到災難。”
這些話傳到李林甫那裡,李林甫把張九齡恨得咬牙切齒。
唐玄宗本來很尊重張九齡,但是到了後來,對張九齡的意見也聽不進去了。對於張九齡的建議,唐玄宗越來越覺得討厭,加上聽信了李林甫的誹謗,終於借個因頭撤了張九齡的職,讓李林甫當宰相。
李林甫一當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絕,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聲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的,他就千方百計地把他們排擠掉。他要排擠一個人,表面上不動聲色,笑臉相待,卻在背地裡暗箭傷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上隔著簾子眺望,兵部侍郎盧絢騎馬經過樓下。唐玄宗看到盧絢風度很好,隨口讚賞幾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這件事,就把盧絢降職為華州刺史。盧絢到任不久,又被誣說他身體不好,不稱職,再一次降了職。像盧絢這樣遭到暗害的官員還真的不少。
李林甫當了十九年宰相,一個個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鑽營拍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但是,儘管李林甫裝扮得怎麼巧妙,他的陰謀詭計到底被人們識破。人們就說李林甫這個人是“嘴上像蜜甜,肚裡藏著劍”。口蜜腹劍的成語就來源於此。
………【第二十節 詩仙李白】………
李白出生在碎葉,從小博覽群書,性格豪放,除讀書之外,還練得一手好劍。他二十多歲起,為了增長見識,到各地遊歷。他不僅到過長安、洛陽、金陵、江都許多大城,還到過洞庭、廬山、會稽等許多名山勝地。由於他見識廣博,加上才智過人,因此,他在詩歌寫作上有了傑出的成就。
唐玄宗六十一歲那年,寵愛年輕的楊貴妃。自從得楊貴妃後,唐玄宗每天和楊貴妃飲酒作樂,而飲酒時少不了叫人奏奏音樂,唱唱歌曲,但是宮裡原來的一些老歌詞都聽膩了。他想找人來給他填點新歌詞。
唐玄宗聽說長安來了一個大詩人,名叫李白,是個天才,無論做詩寫文章,都十分出色,就吩咐人趕快通知李白進宮。李白是個有政治抱負的人,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讓他有機會施展政治上的才幹。這一次到長安來,聽到唐玄宗召見他,也很高興。
唐玄宗接見了李白,覺得他的確很有才華,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專門給他起草詔書。然而李白卻得罪了唐玄宗寵信的宦官頭子高力士,高力士卻記恨在心。
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楊貴妃在御花園裡賞玩景色。楊貴妃很高興地唱起李白的詩來。高力士裝作驚訝地說:“哎呀,李白這小子在這些詩裡侮辱了貴妃,您還不知道嗎?”高力士添枝加葉、無中生有地造了一些謠言,楊貴妃聽後,真的生了氣,後來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講李白怎麼怎麼不好,唐玄宗漸漸對李白也看不慣了。
李白終於看出在唐玄宗周圍,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樣的趨炎附勢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邊,要想政治上有所作為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辭官還家。
李白離開長安以後,重新過著詩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時候隱居讀書,有的時候周遊各地。在這些日子裡,他寫下了許多謳歌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
………【第二十一節 安史亂唐】………
開元后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開始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唐朝政治日益**。
當時,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唐玄宗在重要的邊境地區設立了十個軍鎮(也叫做藩鎮),軍鎮的長官叫節度使。按照當時的慣例,節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調到朝廷當宰相。李林甫掌權以後猜忌邊境的節度使。當時,邊境將領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認為胡人文化低,不會被調到朝廷當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張重用胡人。唐玄宗了聽李林甫的話,就提拔了一些胡人當節度使。
在這些胡族的節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別看重胡人節度使安祿山。安祿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誠,生性狡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