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2 / 4)

小說:百媚圖 作者:套牢

月間恐怕有次大的異動。

上萬人的大戰要打起來,起碼要半年左右的準備。這裡面道路勘察、整備,沿途軍糧調撥,都是瞞不住人耳目的。金人在běijīng都有密探jiān細,土生土長的關寧軍在金國怎麼可能不插下耳目?

“還有兩個月。”錢逸群闔上折本,“孫相需要小道做些什麼?”

“老夫需要道長面聖。”

“面聖?”錢逸群奇道:面聖與這邊關急報有什麼關係?印象中崇禎可是個很剛烈的人,絕不存在議和不戰的狀況。

“祖大壽這道奏摺,看似討個方略,其實充滿了怨氣啊。”孫承宗斜靠在太師椅裡,如同指點自己的兒孫輩,娓娓道來:“邊關守將不能應機而變,不能自設方略,事事討要內閣之策,將從中御,這還哪裡來計程車氣?怎麼能打勝仗?

“從努爾哈赤勢大至今,遼東方略幾經變幻。老夫尚未出仕時,曾走過一遍北邊,只覺得將非將,兵非兵,只是由著你們那些京官老爺們折騰去吧。”孫承宗嘆了口氣,繼續又道:“想當年以李成梁一門九提督,尚且要對張居正自稱‘門下走狗’,武風不振可見一斑。”

錢逸群點了點頭。

“要想平遼事,當用遼人守遼土。要想平亂世,當用武將鎮文臣。”孫承宗乾咳一聲,“這是老夫去年上報聖天的奏章,可惜並未批下來。天還是信任文臣啊。”

因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錢逸群看著孫承宗乾癟的老臉,心道:孫承宗多半很苦悶吧。他既是兵家首席,肯定是偏心武將那邊。同時又是兩榜出身,內閣樞輔,是文官集團的代表。能提出一本重武將的奏章,應該已經到了極限。

文官集團鬧得再兇,也不會願意看到那些被視作奴婢的武將,服劍上朝。在這上面,必然是驚人地一致。

“孫相是要我去說服天,大開幕府,以武略邊麼?”錢逸群一針見血道。

“正是,”孫承宗道,“老夫很多話不便說,不能說。然而道長的身份,卻可以說。”

錢逸群望著孫承宗期盼的雙眼,終於還是點了點頭。

五五章見天子演說智慧,祈甘霖大內鬥法(一)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是皇宮內院裡崇禎說的某一句話,也很可能在兩個時辰之內傳到大小官員耳中。身為兵相的孫承宗,家裡一應大小事自然也毫無秘密可言。這也印證了孫承宗的確深諳虛實之道,了悟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身為三邊總督楊鶴的兒子,右僉都御使楊嗣昌被人欺辱之事,可大可小,可視作朝中政爭的引子,也可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可謂雅俗共賞,故而傳播極快。

同樣,能徒手招雷的厚道人,也跟著聲名鵲起。更有人因為看了《墨憨齋誌異》,兩相一合,心中頗有些驚疑激盪:莫非誌異故事裡的人物,竟然都是真的不成?

有了這樣的輿論基礎,不過數rì,皇帝陛下便傳出中旨,要召厚道人入宮覲見。

雖然有文臣嗅到了一絲不祥的味道,說這是重演世宗崇道而毀社稷的節奏。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道士這種職業在國家重要活動中都不能迴避。比如禮部許多負責曲樂的官吏,都身兼“道士”這一職業,更別說太常寺道錄司那種帶有濃郁宗教氣息的機構。

而且自從崇禎帝登基以來,連年天災,祈晴祈雨,禱病消災,都得道士出馬。只是崇禎並沒有像他祖爺爺那樣迷戀成仙,所以這些道士中並沒有再出現邵元節、陶仲文那般受寵數十年,讓外廷文臣感覺到威脅的人物。

也有人說這道人妖術了得,不該輕易放他到聖天子座前。然而反對者只是輕輕問了一句:真命天子壓不住假道人麼?

至於厚道人是否真的會行刺皇帝,絕大部分文官並不怎麼介意。相反,希望皇帝出事的人並不少。如今崇禎帝的皇太子朱慈烺才兩歲,皇后周氏寒門出身,若是小皇帝登基,對文官集團來說必然又是一個長達十八年的chūn天。

……

在約定覲見前兩天,有禮部官員和內廷的宦官來給錢逸群講解覲見禮儀,從不準凝視天子到不準放屁。舉手投足都充滿了各種光怪陸離的要求。錢逸群身為相府的貴賓,皇帝中旨召見的高道,自然不需要和小人物一樣戰戰兢兢反覆演練,只要看著就行了。

即便如此,也讓錢逸群深感無聊,時不時地出神物外,內中修煉。

終於等到了覲見當天,孫承宗本已備好了轎子。錢逸群卻執意要騎鹿過去。這倒不是為了標新立異,純粹是因為轎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