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3 / 4)

小說:穿越因緣 作者:噹噹噹當

致的,但卻稱之為“悟”。在感覺到“悟”字的時候,至少可以算得上是證悟了中觀的空性。

當空性感覺非常強烈的時候,就把心安住於這種境界當中。然後像前面所講的一樣,一方面繼續安住,另一方面從側面去監督,並儘量保持這種狀態,等感覺淡化以後,又從頭開始,這就是法無我的修法。

透過法無我的修持,我們就會有這樣的感覺:不但我不存在,而且連我的一個手指節都不存在。

(3)證悟空性的標準

我們不需要去問別人自己有沒有證悟空性,只需自己去看,這是很容易瞭解的。如果我們的心只是很平靜、很輕鬆、很舒服,就不能表明什麼,只是內心平靜、頭腦清晰而已,在空性方面沒有什麼感受,就不算證悟了中觀的空性,因為我們在深度睡眠的時候,也是很平靜的,卻沒有什麼作用;**和無**的天人,還有一些外道,他們在修禪定的時候,已經達到非常平靜的境界了,但這些對斷除煩惱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我們不能以心是否平靜作為衡量證悟與否的標準。

什麼才是標準呢?就是在平靜當中,要有證悟的成分,明白嗎?也就是說,心平靜的狀態正處於證悟空性的感受當中。心不是毫無知覺地平靜的,而是空性境界當中的平靜。所謂“空性境界”,也就是空性的體會。在那個時候,心既平靜,又有證悟空性的感受。其中證悟空性的一面,叫做“勝觀”、“智慧”或者“悟性”;而平靜的一面,則叫做“寂止”或者“寂靜”。

雖然我們的思維可以將二者分開,但實際上二者卻是一回事,因為此時此刻,心與證悟空性的感受已經融為一體而無法分開,平靜的心就是證悟空性的感受,而證悟空性的感受也就是平靜的心,這叫作“止觀雙運”。

仍然像前面所說的做飯一樣,我們辛辛苦苦地聽法、思維,最後需要的,就是這麼一截。當然,雖然目前只是小小的一截,但隨著修行的積累,這種境界就會慢慢延長,這叫作證悟空性。這不但是一箇中觀的修法,如果你們自己會修的話,這種修法與密乘的修法也是非常接近的,因為中觀的證悟與密乘的證悟都是證悟,所以二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分別。

第六十五章 四法印(具體見解修法四)

9

(4)其他要點

修行時間的長短可以自己安排,無論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可以,其中有一個原則前面也講了,剛開始的時候,總的來說時間不能太長,而應該分成很多個階段。比如一天修四座,每一座又可以分成幾個比較短的階段,這樣就會好一點。當修到比較好的時候,則不要分得那麼細,而要把前前後後的階段連成一片。

還有一點我以前也講過,就是在一座的觀修準備結束之際,最好是在感受比較好的時候停下來,無論修空性也好,修無常也好,都應該這樣。

為什麼要這樣呢?不是要儘量安住於好的狀態當中嗎?因為,如果在好的狀態中停下來,就對下一次的修行有一定的幫助,在下一次修行之前,就會很有興趣,認為自己剛才都有了很好的感覺,也許現在修還是會有,這樣就能滿懷期待、興致勃勃地開始修習。

如果上一次的修法,是在迷迷糊糊的狀態當中停下來的,就不會對後面的修行有什麼幫助。

之後,便是迴向等結行,後面的程式,在《慧燈之光》裡面已經講完了。

以上程式,可以應用於所有事物。也就是說,對每一樣東西,都可以這樣觀察。如果我們從每一樣東西上面,都獲得了空性的感受,那麼,我們證悟空性的智慧強度就會越來越高。

剛開始的時候,對每一個東西都要思維、剖析,當然,這並不是說對白色的花思維完以後,還要對紅色的花進行思維,而是可以把所有同類的事物歸納在一起,從總體的角度進行思維。

對於人類,就只需對自己特別執著的個別人進行單獨觀察;對外界的物質,則可以儘量歸類,從而抉擇出同類物質的空性。以水為例,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水,但我們卻可以把所有的水看成一個整體去思維:原來我認為水是存在的,但這樣觀察以後才知道,無論是在一條河流、一汪湖泊,甚至是一個海洋裡面,都得不到一滴水。

在剛剛修行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其他境界,這種感受就叫做境界。名詞時常會把人搞糊塗,一看到境界,就會讓人浮想聯翩,其實這裡面並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

透過這些方法,就慢慢證悟了空性,這些都是修行上的訣竅,雖然理論上很簡單,沒有什麼複雜的程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