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3 / 4)

,這艘軍艦從開工到服役僅僅用了90天時間。而自她之後,該級剩餘的22艘軍艦,都以建造神速聞名,獲得了90天級炮艦的別稱。這級數量龐大的艦船家族,另一項特色在於,全部23艘軍艦的命名均是取自印地安語,首艦“尤納迪拉”意為“聚會之地”,也是紐約一條著名河流的名字。

“尤納迪拉”級炮艦採用全木質結構,蒸汽暗輪推進。正常排水量507噸,滿載排水量691噸,艦長48。2米(不連艦首牙檣,全長56。2米),寬8。5米,吃水2。9米,動力系統採用一臺水平往復蒸汽機,兩座燃煤鍋爐,功率400馬力,航速10節。充滿特殊時代趕工特色的是,這級軍艦的武備幾乎每艘都不相同。“尤納迪拉”號最初的配置為,兩門24磅滑膛炮,一門20磅前裝線膛炮,一門11磅滑膛炮。1862年10月又增加了兩門24磅,一門12磅炮。

美術作品:“尤納迪拉”艦。

“尤納迪拉”級炮艦“阿魯斯托克”號,從這張照片看,“90天炮艦”與“操江”已經不僅僅是相似,而是惟妙惟肖了。

容易讓人產生深刻印象的是,“尤納迪拉”的外形與江南製造局的“操江”幾乎一模一樣,不僅僅是雙桅杆、單煙囪等佈置方法相同,整個船體輪廓也都一致。目前尚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尤納迪拉”是透過什麼途徑影響了江南製造局。1864年容閎前往美國購買機器時,是否獲得了這級炮艦的圖紙。“尤納迪拉”級的一些艦在南北戰爭後,被派遣編入美國亞洲艦隊,在中國沿海服役,“尤納迪拉”號最後還在香港出售,是否這一時期該艦被江南製造局注意。

1869年,江南製造局造出外形與“尤納迪拉”酷似,船體規模、船型分類都相似的“操江”艦同時,如火如荼的日本倒幕戰爭中,明治政府艦隊內其實也出現了一艘“90天炮艦”。“尤納迪拉”級的Sagamore號,印地安語意為“酋長”,南北戰爭後除役,被改售為商船,1865年日本秋田藩將其購得,更名“陽春丸”,1868年編入明治政府海軍,列為炮艦,更名“陽春”。1869年參與進攻蝦夷共和國,參加了宮古灣、箱館灣海戰。1870年被再度商售,成為商船“大名丸”。

新生的“操江”艦,原先仍由外籍船員負責駕駛,1871年更換為中國人張順高。旋即,因直隸總督李鴻章著手辦理天津海防,“操江”被商調往北洋,成為北洋第一艘蒸汽化軍艦。不過非常特別的是,直到後來北洋海軍章程公佈,“操江”都未被列入編制清單。“操江”所需的糧、餉費用,一直都是由兩江負責供給。

進入北洋海防系統的“操江”,一度充當了巡緝等使命。後來北洋近代化軍艦日益增多,“操江”才逐漸退居二線,主要用作運輸、通訊。北洋海軍旅順基地建成後,即劃歸旅順基地管理,經常來往於旅順、煙臺之間,運送材料,間或也充當商船載客。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事變,“操江”曾被派往仁川駐紮,擔負通訊等任務。朝鮮局勢日益緊張後,清政府決策向半島增兵,“操江”作為運輸艦,負責專門裝運餉銀和軍火。7月22日晚7時,由浙江寧波鎮海籍管帶王永發指揮,“操江”從大沽啟航出發前往朝鮮牙山,船上載運四箱援朝清軍的軍餉,300餘枝用於補充朝鮮清軍裝備的步槍,以及一些傳達給直隸提督葉志超的機密信件。23日“操江”到達煙臺,搭載電報局派往朝鮮的丹麥洋員彌倫斯,24日凌晨3點半從煙臺悄悄出發,繼續行程,行至威海附近海域時遭遇大霧,被迫停船,直至下午才再重新出發。

7月25日上午,“操江”在通往牙山灣的航途上與中國運兵船“高升”相遇,遂結伴而行。接近豐島附近海面時,兩船不幸與追擊中國逃艦“濟遠”的日本第一遊擊隊軍艦遭遇。最終,“高升”被日艦“浪速”擊沉,“操江”被“秋津洲”俘虜。在戰後日方整理的檔案中,“操江”在北洋海軍時期的武備情況記載十分詳細。被俘時,“操江”共裝備大小火炮五門,其中一門江南局造六角前膛炮,裝在首樓甲板上,另兩門口徑略小的六角前膛炮裝備在兩舷,還有兩門80mm克虜伯炮裝備在兩舷。這可能是到達北洋後“操江”一直以來的武備情況,配合火炮使用,艦上除水手外另編制35名水兵。據管帶王永發供稱,“操江”只是運輸艦,之所以裝備威力不大的火炮以及編入水兵,主要是在旅順、煙臺間航行時,防備海盜所用。

編入日本海軍後的“操江”艦。由於歷史原因,江南製造局早期生產的艦船,大都沒有任何影象資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