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這件事奠定了中國人萬世大一統思想觀念的基礎。
六、嬴政大帝(2)
秦統一文字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所發動,對文字所作的第一次劇烈的改革
帝國的領導人,上至嬴政大帝,下至包括宰相李斯在內的高階官員,都精力充沛,具有活潑的想象力。在公元前3世紀80年代十年中,他們做出比70年代統一當時世界還要多的事,也做出幾乎比此後兩千年大多數帝王所做的總和還要多的事。
統一貨幣奠定了中國人萬世大一統思想觀念的基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七、焚書坑儒(1)
著名的嬴政震撼,也發生在80年代,他採用暴力手段來對付儒家學派的崇古思想。
澎湃的學術思潮中的四大學派:儒、墨、道、法,發展到公元前3世紀,道家本身沒有組織,從不跟人競爭。墨家也告沒落,沒落的原因不是它的理想不好,恰恰相反,而是因為它的理想太好,要求太高,以致必須有一種殉道的極端宗教感情,才可以勝任,這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的,不久就發生後繼無人的枯竭現象,逐漸在人群中消失,只留下使人敬仰的學說,供人研究。
於是,實際上只有儒、法兩家在對抗,兩家的學者都渴望得到君主們的垂青,法家學派的方法是向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體方案,使君主們悚然戒懼,不得不賦予權力。儒家學派是拒絕談利害的,他們只談仁義,只對君主歌頌功德,使君主們在非常舒服的精神狀態中,任用他們擔任官職。大黃金時代是法家學派當權的時代,在各國從事生死存亡的鬥爭時,儒家學派自然被排除於權力之門,不過這並不能使儒家學派灰心。
嬴政大帝在九卿之一的“奉常”(祭祀部長)之下,設立數目不定的“博士”官員(祭祀部兼管教育)。當時的博士跟現代的博士不同,當時的博士是國家最高的學術研究員,他們有優厚的薪水,地位僅次於祭祀部長,可以經常覲見皇帝,而皇帝也經常召見他們。秦政府的博士,包括各學派的門徒和學者。事實上只不過以法、儒、道三家為主,道家所以也被延攬,因為這時候道家已開始發展出來一個新的支派,這個支派跟陰陽家結合,高舉著李耳、莊周的招牌,捏造出姬軒轅也是他們的祖師爺之一,從事跟道家思想風馬牛不相關的兩件大的行動,一是他們宣稱能夠用火爐煉出使人吃了可以永遠不死的仙丹,一是他們宣稱能夠用同樣方法煉出黃金。言之確鑿的不死藥或長生藥,跟鍊金術,足以打動任何人的心絃。這個新的支派,在公元前3世紀和下世紀(公元前2世紀),被稱為“方士”,即是一種高階巫師,以後發生的道教,淵源於此。
嬴政大帝喜歡出巡,他的足跡幾乎遍於中國各地著名的山川。每次出巡,當然有一個龐大而威風凜凜的隨從行列,博士也在其中。每到一處,嬴政大帝一定要建立石碑作為紀念。石碑上誇耀他征服六國,統一中國的豐功偉業。這正是儒家的拿手好戲,著名的於80年代公元前219年立在泰山頂上的頌德碑,就是儒家學派的博士跟故魯國的儒家學派的學者(儒生)的傑作,嬴政大帝十分高興。
於是儒家學派認為機會已到,遂進一步做了一件自信嬴政大帝一定會龍心大悅的事,那就是他們建議嬴政大帝分封他的兒子們到各地當國王。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正式上書給嬴政大帝說:“從前商周兩個王朝,立國都近千年(按,這是文化打手式的信口開河,事實上商王朝立國只有六百六十二年,周王國連洛陽那種賣九鼎的日子包括在內,不過八百七十九年,距千年都遠得很),主要原因在於分封兒子兄弟,作為枝葉。現在陛下雖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兒子們卻跟平民一樣,一旦發生危險,便沒有人相救。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長久的,從沒有聽說過。”
——注意最後三句話,它表現出儒家學派的中心思想。
然而,這是對秦王朝那種眼睛只看未來的立國精神的挑戰,宰相李斯反駁說:“五帝的制度不相重複,三代的制度不相抄襲。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並不是故意反古,而是時代前進,不得不如此。陛下創立大業,所建立的是萬世功勳,儒家學者愚陋,對此新的局面,不能領略。淳于越所說的是兩千年前三代時代原始社會的事,怎麼能夠效法?儒家學者不向時代學習,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虛偽的言語打擊真實。見到新興事物,先議論紛紛。堅持現在的制度都沒有古代好,擾亂民心。”
嬴政大帝採納李斯的意見,儒家第一次碰到政治硬漢。嬴政大帝的手段是粗暴的,他下令焚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