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從世界舞臺跌落至無人問津的境地,收入微薄且受到監視。”
到了夏天,德國外長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已經能夠向莫斯科傳遞訊息,並解釋說,正是因為國家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完全不同,因此“兩國之間沒有理由相互敵視”。他建議,如果雙方有協商的意願,兩國恢復邦交併不是不可能。問題的核心在於波蘭,德國和蘇聯的合作取決於能否就肢解和分割波蘭達成協議。
這一問題由斯大林本人提出。自革命以來,波蘭就一直是蘇聯的眼中釘。首先是因為《凡爾賽和約》將1914年之前屬於俄羅斯的一片土地劃分給了波蘭;另一個原因是在1917年之後的幾年裡,布林什維克在徹底奪取政權的過程中曾受到過波蘭軍事行動的威脅。在30年代蘇聯清洗運動中,對波蘭間諜的擔憂成了當時的普遍心態。數百萬人在清洗運動中遭到逮捕,有數十萬人被處決。大概在與德國開啟談判的兩年前,斯大林親自簽署了“清除波蘭軍事組織間諜網路”的命令,這又導致了數萬人被逮捕,其中超過五分之四的人被槍決。對於與德國合作一同對付波蘭,斯大林顯得非常積極。
事情進展得很快。在斯大林答覆同意簽署協定兩天後,兩架福克—沃爾夫禿鷹(Focke…Wulf Condor)戰鬥機在莫斯科降落。蘇聯儀仗佇列隊歡迎,兩排旗幟在風中飄揚:一排是代表著城市工人階級和農民的鐮刀斧頭圖案,這顯然是共產主義的象徵;另外一排是由希特勒本人設計的第三帝國的旗幟。他在《我的奮鬥》(Mein Kampf)中這樣解釋道:“紅色象徵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民族主義思想,‘卐’則象徵為雅利安人的勝利而鬥爭的使命。”這是20世紀最奇異和最意想不到的場景之一,當德國人走下舷梯時,代表著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旗幟一齊飄揚。德國代表團由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率領,他的一位老師曾認為他是“班上最笨的學生,自負而固執”,然而現在他受命在兩個敵國之間協調並達成協議。
在進入克里姆林宮與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會面時,裡賓特洛甫表達了他對兩國友好關係的期盼。他說道:“除了和平與貿易之外,德國對蘇聯別無他求。”斯大林的答覆一如既往地直接:“許多年來,我們一直向對方的頭上潑狗屎,我們的宣傳機構樂此不疲。如今我們卻突然要讓我們的人民相信所有這些都已經過去了,可能嗎?事情不會那麼快。”
然而實際上,事情確實很快。兩國在幾個小時之內就達成了協議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一個公開的協議文字以及一個秘密附屬議定書,規定了雙方在波羅的海沿岸以及波蘭的勢力範圍,並劃定了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允許雙方在各自地盤上肆意行事。斯大林非常滿意,在次日凌晨叫了一瓶伏特加來慶祝。他用德語說:“我知道德國人有多麼愛戴他們的元首,我要為他的健康乾杯。”幾輪乾杯之後,莫洛托夫幾乎不能抑制他的興奮之情,他眉開眼笑地說道:“我們偉大的斯大林同志開啟了這一特別的政治關係,為他的健康乾杯!”
第二天,斯大林與政治局高層一起,在他莫斯科郊外的別墅中舉行了一場射鴨子活動。他說道:“毫無疑問,這完全是糊弄人的把戲,就看誰能騙了誰。我知道希特勒要幹什麼。他以為他比我聰明,但上當的是他。”當然,希特勒也是這麼想的:當協議簽署的訊息在夜半時分被送到他在阿爾卑斯山的小屋時,與斯大林一樣,他的反應就像一個堅信自己會連連取勝的賭徒,得意洋洋地宣告:“我們贏了。”
蘇聯領導人是為了爭取時間才同德國妥協。斯大林對希特勒及其帶來的長期威脅沒有絲毫幻想。事實上,1934年蘇共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上就引用了《我的奮鬥》中的部分內容,以說明德國和這位德國總理的危險性。斯大林本人也讀過這本聲名狼藉的著作,該書強調,要滿足德國的需求,只能向東擴張。然而,蘇聯在漫長的動盪時期結束後需要時間來恢復。大面積的饑荒以及短視而殘忍的政策,導致了數百萬人在30年代初病死或餓死。這樣的傷痛巨大而恐怖。當時一位年僅八歲的男孩後來回憶道,他眼看著一個女同學在上課時把腦袋靠到書桌上,然後閉上了眼睛,像是快速地睡著了——實際上,她是餓死了。他知道,人們會埋葬她,“就像在昨天、前天和過去每一天中埋葬其他人一樣”。
隨後幾年裡,蘇聯出現了嚴重的內鬥。即便是共產黨中的高層人士也不能倖免,因為斯大林清算的物件不僅有身邊的敵人,還包括曾經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