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方七佛的二萬餘人,雙方兵力懸殊並不大。

雙方在杭州城下展開一次次激戰,方臘軍傷亡近二萬。二月二十八日,童貫佔領杭州,方臘逃向富陽,後逃回家鄉幫源,童貫軍趁勢收復富陽、新城、睦州。

在東線戰事節節勝利的同時,西路的劉鎮也連傳捷報,在三月十三日攻佔歙州。

三月底,劉光世又率鄜延兵、張思正率河東兵、姚平仲率涇原兵繼續增援。

四月七日,劉光世部佔領衡州,殲敵兩千三百人,斬首領鄭魔王;十七日,劉光世在婺州殲敵四千,復婺州,並佔領了方臘最初起事的青溪縣。

在各路大軍的逼迫下,方臘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最後退縮到老家幫源,想憑藉幫源的有利地形(此處山巒眾多地形複雜)和政府軍打游擊戰。

但是,一方面,深受農民起義之苦的大小地主們積極為政府軍當嚮導,另一方面,西北軍已經習慣在環境更為惡劣的西北和党項人打游擊戰,在複雜的地形條件下作戰反而是他們所長(此後到了北方平原反而不適應),幫源的地形並沒有對童貫大軍有多大的阻礙。

方臘軍退守幫源後,派兵駐守各進山要塞,最初政府軍強攻方臘本人親自把守的北山口,多次強攻都被擊退。

眼見戰局不利,劉鎮的西路軍劍走偏鋒,轉向進攻地勢最為險峻的門嶺。門嶺崖壁峭拔、險徑危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方臘認為政府軍不可能從此突破,僅派了六百名士兵把守。

劉鎮偷襲門嶺,沒有充分準備的六百守兵全部被殲滅,門嶺失守,童貫大軍進入幫源。

四月二十四日,在幫源,東西兩路大軍合圍,與方臘二十萬大軍進行了一天的激戰,雙方傷亡都很大,但最終方臘軍敗退。政府軍佔領了幫源,方臘本人帶領殘部退到幫源東北的巖洞中。

洞戰,是政府軍面臨的新課題,顯然不適合大規模部隊作戰。在休整了一天後,童貫從部隊中抽出了一支敢死隊,隊長是當時級別職務還比較低的韓世忠。

四月二十六日,這支敢死隊偷偷潛入了幫源洞中,擒賊先擒王,遂向方臘本人的老巢發動襲擊,一舉擒俘方臘、方肥等三十六名起義軍首領。

擒獲方臘又另有一個版本,在《宋史·徽宗本紀》上生擒方臘的是當時的忠州防禦使辛興宗,但在同樣的《宋史·韓世忠列傳》上說,這是姓辛的搶了韓大元帥的功勞。

其實當時韓世忠不過是一個低階武官,級別上差了辛興宗四級,當時極可能是西北名將辛興宗的部下,在辛將軍的領導下進行了這次擒賊先擒王的行動,所以兩種說法或許並不矛盾。

真實的歷史上,方臘的生死和那位在五臺山砸寺門、在菜園子裡拔楊柳樹的魯智深大和尚八竿子打不上關係。

方臘被押往東京,八月份在東京被處決。

擒俘方臘後,童貫大軍繼續在江南呆了一段時間,陸續鎮壓了呂師囊、仇道人、俞道安等各支附和方臘的起義隊伍。

雖然方臘起義失敗了,但它燃起的這把火對於帝國來說卻是非常致命的,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推動著餘下情節的發展,導致了帝國後來的非正常死亡。

而同時期的宋江起義與其相比,只能算是小兒科。

第十三章太監童貫的突圍

引子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七月,童貫來到了南雄城外,跟隨他的是幾十個從勝捷軍裡挑選出來的精兵。

後面一隊人馬卷塵趕來。

童貫抬頭,看見為首的是監察御史張澄。

“童貫接旨!”

在跪下接旨的瞬間,童貫心想莫非是北事又吃緊,皇上又召咱家回京主持大局?

張澄面無表情,詔數了昭化軍節度副使童貫的十大罪狀,處罰也很簡單:砍頭,立即執行。

旨意剛宣讀完,童貫身邊的親兵們就拔出了刀劍,童貫的這幾十位親兵,都是當年童太師從西北戰場上收養的孤兒,身經百戰,以一當十,對童大帥更是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孩兒們罷手,快收起刀劍,勿驚欽差。”

童貫顫抖著手接過聖旨,對張澄笑了笑,說天下人都罵我弄權誤國,我童貫無話可說,但對官家(皇上),童貫卻從來沒想過背叛,富貴榮光是他們父子給的,當然現在這條命也是他們的。

“來吧,動手吧。罪臣童貫甘願伏法。”

張澄竟有些呆滯,沒想原本複雜的任務竟變得如此簡單,他抬了抬手,對眼前這位被帝國臣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