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楊凌身邊給他披在肩上,柔聲說道:“大人,快到遲暮時分了,風急且涼,不要站在船頭,免得生了風寒。”
楊凌扭頭瞧了她一眼,高文心自出了京,一路行來自然風光不斷,瞧得這從未出過京師的女孩兒喜悅不禁,此時善睞的明眸裡還流轉著一抹欣然的眼波。
楊凌笑道:“不妨,艙中氣悶,下棋又總輸給你,出來瞧瞧這優美風光也心曠神怡,只是你穿得單薄了些,還是進艙去吧,我病了還有你來醫,若是你病了我可不知如何是好了。”
高文心聽了嫣然一笑,只把一雙纖手緊了緊披風,卻仍跟在他的後面。楊凌望著遠處已變成金黃的暮色,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還有得日子走呢,江南道富甲天下,天下稅賦十居六七,三大鎮守太監竟然同時被人舉報貪墨不未能,偏偏就在我接收稅監司一日之後,這分明是司禮監給我出的一個難題,但願這一去,問題能迎刃而解,否則……江南不定,稅監司我如何掌握得住?”
第四卷 楊凌下江南 第123章 聽濤剝蟹
楊凌此次出京帶了三百名親衛,全部是親軍營中曉勇善戰計程車卒,每人配朴刀段匕,三百人再分三隊,各配連環弩、段銃和長弓,除非有軍隊暴動,否則就憑這三百人,誰也休想傷得楊凌一根寒毛。
這時內廠大檔頭吳傑親自挑選出來的侍衛,楊凌是內廠的靈魂,上上下下數千人前程繫於楊凌一身,吳傑怎敢大意?
若不是楊凌覺得太過興師動眾,吳傑真想給他船上配上一千人馬,再架上幾門大炮。
三百人用兩艘鉅艦足以乘在,這第三艘鉅艦載運的卻是京中豪門運往南方的貨物。京師王公貴族多如牛毛,這些大家族少則數百人,多則上千人,北京城外能有多少土地可以養活他們?這些人家早已暗中從事商業貿易,而且利用家族勢力經常搭乘官方的順風船。
楊凌啟行前兩日,成國公朱剛的兒子朱賀義和駙馬薛桓找上門來請他代搭貨物,到了地方自有成國公府在那裡的家人接收。成國公幫過楊凌的大忙,所以放心地派了兒子來,料想這點面子楊凌一定能賣給他。
而薛桓自從寧清公主府女官被活活打死後,新任女官有了前車之鑑,對他們夫妻倒是不敢過於刁難,兩口子盤問府中奴僕,已知道楊陵偏袒幫助他們,心中對他即使感激,所以搭他的順風船牟利還在其次,主要卻是表達謝意,攀附交情。
楊凌聽了自然一口答應,而且手此啟發想起他拉攏京中權貴的計劃,楊凌便主動向京中的勳臣功卿暗示可以幫他們搭載貨物,就連壽寧侯、建昌侯兩兄弟都因眼熱鉅艦南巡一趟可以帶來的豐厚利潤。厚顏送來五車南方緊缺的北方特產。
楊凌絲毫未作刁難,也全部慨然收下,張家兄弟見他如此不計前嫌。對他頗為感激。楊凌當然自有他的私心在,有越多人地利益和他綁在一起,對他將來的計劃便越有助益,這些人還可以因此成為他的保護傘,和這些皇親國戚、勳臣功卿拉上關係,對他有莫大地好處。
現在御使臺的言官們好象集體冬眠了,整天沒點兒動靜,楊凌卻未因此大意,他留了個心眼兒,事先已將此事稟報給了正德天子知道。並坦言自己也輸運了一些貨物。賺來的錢要拿來給皇上帶些南方的稀罕物兒以示心意。
正德哪知楊凌如此“陰險”,聽了他這番心意表白,自然十分高興。楊凌把皇帝拉下水做了走私集團的大頭頭兒,自己也安下心來,這樣就不怕他離京時有人背後捅冷刀子了。
楊凌打著的旗號是初掌稅監司,奉旨巡查南直隸。江南道三位大稅監貪墨一事朝中大臣知道的並不多,但楊凌已猜度到必定有人通風報信,告知這三位鎮守太監,這一去恐怕三個在當地如同土皇上一般的大太監早已蓄勢以待,要如何對付他們才妥當。現在對詳情一無所知的楊凌心中也毫無頭緒。
江南之行比京師的朝爭更加複雜,他在那裡人地兩生,三大太監鎮守江南多年,必定耳目眾多、實力盤根錯節。楊凌沒有忘記,一個堂堂公主,是如何被一個小小的女官買通闔府奴僕玩弄於股掌之上。
所以他不敢等到自己到達,讓三大太監早已有了準備,是以他派出地密談早已日夜兼程趕往江南。監視三大鎮守太監的行蹤了。
高文心站在一旁悄悄的打量著沉思的楊凌,挺直的鼻子,稜角分明的嘴唇,挺拔俊秀的眉毛,比例勻稱的身軀,沉思時他的眸中有種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深沉,叫人看了就怦然心動。
他有種迥異於同齡人地氣質和眼神。可是一想起替他針灸時,楊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