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使是使用所有這些工具,也已經完全超出了嬰兒的身手,而製造工具更是幼童的能力所不及的。工具的使用與製造不僅要靠模仿,而且需要用語言交流,一個孩子要掌握語言就需要10年之久。

與此相應,多數人類社會的孩子一直要到十幾歲甚至二十幾歲,才能在經濟上自立或者說成為自食其力的成年入。在此之前,孩子仍然依靠他或她的父母過活,主要靠母親,因為正如我們在前幾章中看到的,母親要比父親對孩子的照顧多。父母親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採集食物,教孩子製造工具,而且在於在部落中給孩子以保護和地位。傳統社會中,無論父母哪一方早亡都會令孩子的生活陷於困境,即使父親再娶或者母親再嫁,由於與繼父母的遺傳利益可能發生衝突,仍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雙亡的小可憐,如果沒有人收養,他(她)的境遇會更困難。

因此,一個採獵群體中的母親如果已經有了幾個孩子,如果她不能活到她最小孩子的少年時期,她就蒙受著喪失她對這些孩子的遺傳投資的風險。女性絕經期暗藏的這一嚴酷事實還預示著另一個同樣殘酷的事實:因為母親生育孩子冒著生命危險,所以每一個孩子的誕生都直接危害著他的兄姐。而多數其他動物則不存在這一憂慮。例如,對401頭懷孕的雌性獼猴進行過一次研究,只有1頭死於生產。而傳統人類社會中,生產的風險很大,而且隨年齡遞增。即使在富裕的20世紀的西方社會,40歲以上的女性死於生產的機率也要比一個20歲的母親高7倍。但是新生兒給母親的生命造成的風險,不僅僅生產時死亡這一直接風險,還因為母親要哺乳、照料幼兒、努力勞動養活更多孩子以致於筋疲力竭,後者也是一個間接、遲到的死亡風險。

另一個嚴酷的事實是,高齡產婦養下的孩子本身存活和身體健康的機率比較低,因為流產、死胎、早產和遺傳缺陷的風險隨年齡遞增。例如,胎兒罹患唐氏綜合徵(先天愚型)的機率與母親的年齡相關,30歲以下的母親,孩子患病的機率為1/2000,35一39歲的母親,這一機率為1/30Q,母親43歲,機率為1/50,如果母親在45歲以後生育,那麼胎兒1/10會患有此病。

因此,女性年事越高,她可能孩子越多,她花在照顧孩子上的精力也越多,每一次懷孕生育,都是將她所付出的越來越多的投資推到危險的邊緣。而她在分娩時或者分娩後死亡的可能性,以及胎兒或嬰兒死亡或受損的可能性,也與日俱增。實際上,高齡產婦風險多、收益少。這一系列因素使得女性的絕經期合情合理,也能解釋女性少生育一點孩子會有更多的孩子存活這一矛盾。自然選擇之所以沒有為男性安排絕經期,是因為三個更為嚴酷的事實:男人從不會死於生產,也絕少死於性交,他們也不像母親那樣殫精竭慮、勞神費力地照顧嬰兒。

因此,如果假定一個沒有絕經期的年老女性死於生產或者照看嬰兒,比起她早先花在孩子們身上的投資,那她浪費得更多。因為一名女性的孩子們最終也要開始生兒育女,這些孫輩們也構成了她先前投資的一部分。尤其在傳統社會,女性生存的價值不僅對於她的兒女們是重大的,對於她的孫輩也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學家克里斯股·霍克斯研究了女性在絕經後期所擔負角色的擴大,她對男性角色的研究我曾在第五章 中討論過。霍克斯和她的同伴們對坦尚尼亞哈德扎採獵部族中不同年齡女性蒐集食物的行為作了考察。絕經後的女性將她們的多數時間用來採集食物(尤其是根莖、蜂蜜和水果)。少女和新婚少婦每天僅僅花3小時採集食物,帶孩子的已婚婦女則用4.5小時,而那些勤勞的哈德扎祖母們每天竟然勞作7小時,令人肅然起敬。你也許會猜想,勞動收穫(以每小時採集到的食物計量)會隨著年齡和實踐經驗遞增,成年女性的收穫應當高於少女們,但有趣的是,這些祖母輩女性的每小時收穫仍和青壯年女性相當。固定的勞動效率加上更長的勞動時間,意味著這些絕經後的祖母們每天的勞動所得要比任何一個年輕些的女性都要多,儘管她們大量的收穫遠遠超出自身的需要,而且她們也沒有未成年的孩子需要養活,但這些祖母們仍然勞作不輟。

霍克斯和她的同伴們觀察到哈德扎老祖母們將她們富餘的食物與近親分享,如她們的孫輩以及成年子女。作為將食物能量轉化為嬰兒體重的策略,年長的女性會選擇將食物提供給她的孫輩和成年的子女,而不是養育自己的親生幼兒,因為雖然年長的女性仍能生育,但其生育能力總是日漸衰退,而她的子女則茁壯成長,處於生育高峰期。當然,傳統社會中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