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非常簡單。可是隨著本書情節的展開,你可以看到就連‘冰人’科爾伯特這樣的人,看見那些死者也為之動情,黯然淚下。所以這本書才有這樣的標題。”

既然是戰爭,死人的事是必然會發生的。然而,美國人主要關心的是己方的傷亡。根據美軍方2006年4月27日公佈的數字,自伊拉克戰爭開始以來,美軍死亡人數已經超過2400,遠遠超過了死亡1000人的“心理底線”,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上升。但對於戰爭中造成的非軍事目標的破壞和平民的死傷,也就是所謂“附帶損傷”,美國一直諱莫如深,對透明性問題避而不談。對伊拉克戰爭中平民的死傷,美國政府歷來隻字不提。但是隻要看過本書的人,就不難想像伊拉克無辜平民的傷亡會有多大。也是在看過本書之後,我們才能更加逼近戰爭的真相。

伊拉克戰爭不僅造成大量平民的傷亡,而且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戰爭的炮火不僅摧毀了伊拉克的大批基礎設施,而且嚴重破壞了平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據西方報紙披露,美軍在對伊轟炸中大量使用了危害性極大的貧鈾彈。大規模的轟炸以及油井燃燒產生的大量劇毒性化學物質,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將會一直持續到戰後很長時間。有良知的人都會對這場戰爭的目的產生懷疑,對“解放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造成如此巨大的附帶損傷感到震驚和痛苦。

美國一些高階將領對“附帶損傷”又是怎麼看的呢?2006年2月1日,在加州聖迭戈的一個專題座談會上,在伊拉克戰爭中指揮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率先攻入巴格達的詹姆斯·馬蒂斯少將說:“其實,戰爭有許多樂趣。”他提到阿富汗時說,在那裡作戰“很有趣,事實上簡直是太有趣了。用槍殺人很好玩。在阿富汗,那裡的男人會因為女人不戴面紗而暴打她們。

在這樣的男人身上,男人的紳士風度幾乎已經蕩然無存了。所以,槍殺他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樣的發言使在場的人震驚咋舌,引起輿論的猛烈抨擊。

本書的副標題中有“美國戰爭的新面目”的用語。雖然作者不是什麼軍事專家,也沒有從軍的軍事背景,但他使用這樣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的作戰理念

美戰地記者親歷伊拉克戰爭 第一部分(3)

和作戰方式都有了明顯變化。1999年,上任不久的布什總統就讓他的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挑戰五角大樓的現狀”,“打造21世紀的作戰部隊”。以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21世紀戰爭新理念派”隨即提出了建設資訊時代靈活機動、具有高技術裝備、能快速投放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新軍隊主張。2002年6月1日,布什在西點軍校演講時,提出“為了‘和平’而先發制人”的理論。這就是說美國可以對被它認為是恐怖組織以及與恐怖分子有聯絡、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敵對國家進行“自衛性干涉”,“先發制人”的打擊的新戰略理念。

伊拉克戰爭就是按照這樣的思維來打的。美軍憑藉海空中優勢和資訊化優勢,以海軍陸戰隊一個師避開公路,穿越伊拉克最複雜的地形,打破了薩達姆準備陷美軍於沼澤地的神話,快速挺進,長驅直入,兩路夾擊,直搗伊拉克的心臟巴格達。這種高速穿插的戰法是世界上許多軍事專家始料不及的。在入侵過程中,第一偵察營的大多數官兵並不知道自己在伊拉克戰爭的棋盤上只是一個誘餌。他們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向底格里斯河推進,有些陸戰隊隊員稱自己的部隊是“第一自殺營”。其實,派出這支部隊的目的就是尋找敵人的火力點,闖過敵人的伏擊圈,試探伊軍的火力。

《美軍戰地記者伊拉克戰爭親歷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真實地記錄了美軍一支部隊在現代戰爭中的種種表現,然而,不同的人肯定會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解讀。這本書很像一隻現代戰爭的萬花筒,只要會看,就能看出其中五彩繽紛的圖案。我們不僅能看到美軍基層官兵的家庭與社會背景、思想和心理、軍事素質、紀律狀況,瞭解到包括美軍交戰規則、作戰指揮、通訊聯絡、官兵關係、後勤供應、武器效能,以及公關工作等方面的情況,還能瞭解到在這場不對稱的戰爭中,伊拉克方面在指揮、作戰、武器、士氣、民心等方面的許多情況。此外,上面談到的許多問題也可以從書中得到印證。

對我們這些軍事知識比較缺乏的譯者來說,翻譯這本書的過程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尤其是軍事知識方面的不足,譯文中很可能出現一些錯誤,懇請專家學者以及廣大讀者給以批評指正。承擔本書翻譯任務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