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還是夜裡最難熬,白天還有些涼快的時候。”無憂搖著扇子,漫步在綠蔭之中。
“是啊,咱們上京,夏天的時候商市反而會早兩刻鐘閉市,夜裡打更人也上下夜輪替,連巡防的也是減人增趟,少受點罪。”
“減人增趟?”
“就是巡防的小隊人數減少,輪轉次數增多,之前在宮裡聽侍衛們說過。”鳴雲回答無憂。
無憂點點頭,並沒有做什麼回應,最近她的心情也放鬆了一些,秦愚說兵樓進展很好,說不定夏末就可竣工。
只是她還是有些在意別的事。
比如一直沒有音訊的嚴虞,秦躍有何舉動,秦婉兒是否節哀,太子妃何時能見自己……
以及,藥鋪門口那一老一小……
無憂回來路上,去清風樓打酒時,經過那件藥鋪,卻沒再見到那兩個人。
她心裡撲通撲通的跳,總覺得不安,便下馬車問了幾個周圍商鋪的人,他們說有人報官,說這老頭是個牙客,這孩子看起來錦緞銀靴不像個簡單人,官府就將老頭給收押了。
但孩子還沒有找到家人。
“收押?”無憂皺了皺眉:“他們憑什麼說這老人是牙客?”
“王妃又憑什麼說他是個好人呢?誰能判定他拉個小孩站在街頭,是等這童兒的父母,還是等買家啊。”
無憂的憤慨被鳴雲的話一下給澆滅了。鳴雲說的對,她也拿不出實質性的證據證明這老人是個好人。
除非叫那孩子親自說。
可無憂不便參與這事,她是婦人不好和官府打交道,上面又牽扯著秦愚,說不定要給他惹來一身麻煩。
她猶猶豫豫的回到家,卻見到了匆匆要離開的秦愚,便拉住他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秦愚皺著眉,耐心的解釋道:“有半月餘,王孫要去皇陵給太子守陵,可誰知半途中遭到歹人截殺,隊伍無一倖免,昨日才被發現,一行人皆死在郊外林子裡,王孫卻找不到。”
“王孫……”無憂知道就是秦端的孩子,她問秦愚那孩子長什麼模樣。
“四五歲,白白的,有點胖,眉間有一顆痣。”
秦愚話音落下就要離開,卻再次被無憂抓住,他回頭看向無憂,卻見她無比篤定的看著自己說,她知道王孫在何處。
從衙門領回了王孫,秦愚通知的連濤居的人就已經趕到了桓王府,王孫說他感激那位老人的恩情,也感激皇叔皇叔母,定會據實告知自己母親。
“記得那位爺爺,他該回家了。”王孫走時,無憂還叮囑他,過了幾日沒有動靜,無憂有些坐不住,就親自去了一趟衙門,只聽到了五雷轟頂的訊息。
府丞說那老人年歲已高,沒能熬住牢裡炎熱,發作了心疾,前夜已經過身了。
後來府丞說的話,無憂沒有怎麼聽進去,雖然她料想過這事情的結局,落到平凡人身上,大多時候災氣都會要了人命。
可他是個好人,按理說好人不該得到好報嗎?
鳴雲勸王妃,這事與她沒有關聯,想太多隻會讓自己心中憂鬱感傷,共他人苦情太不值得。
可鳴雲不知道,無憂來自苦海最不能抹滅的天性就是共苦情,她感知天下的苦樂,其中最叫人難以忘懷感觸最深的,便是這一味“苦”。
老人的死沒什麼特別的,冤死枉死的人日日成百上千,曾經苦海的亡靈成山一樣擠在無憂面前,她都不曾有現在動容。
她站在局外來看,卻覺得悲痛不減局中人半分。
“我以為,因果報應,好人就會有好報。”無憂跪在佛祖面前,失落無比的對身邊的普諸說話。
只聽普諸語氣平淡,話語輕和的說:“所言好人不得報,許是命中有劫難,若想得到正果,需走完此修行,凡事皆有因果,今生還是來世,功德圓滿,自然得果。”
“那是不是,壞人也難有報應?”
“所有人都會自食其果,善惡只是選擇,一念之差,因果輪迴,一切會隨之改變。”普諸抬頭看著佛祖,又道:“行善事者從不計結果,行惡事者從不慮報應。施主也是行善之人,可有想過有朝一日因此得果呢?”
“我只是圖心安。”無憂站起身,和普諸一樣,抬頭看向佛祖:“只是,為何不寬佑那些可憐人呢?”
“行止剛正不阿者,並不可憐。一切劫數皆為修行,苦海無涯,人間是修煉之地,唯有渡過苦海,才能得果。”
想不通的無憂離開了玉塔,就回到了西市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