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支援我的論點,但我沒有這樣做。一個外國人,在接待其來訪的主人的爐邊,往往會聽到一些重要的內情。關於這種內情,主人可能都未向他的親朋近友透露,而保持必要的沉默;但他不怕向外國人表白,因為外國人馬上就會離開。每聽到這樣的秘聞,我隨即記錄下來,但我永遠不會把筆記本從卷櫃裡拿出來,因為我寧願讓自己的著作失去光彩,也不肯使自己的名字列入使好客的主人在客人回國之後感到後悔和尷尬的旅遊者的名單。

①蒙有關方面惠贈立法和行政方面的資料,使我至今難忘對他們的好意表示感謝。在熱情幫助我考察的美國官員當中,首先應當提到愛德華。利文斯頓先生。他當時任美國國務卿,現為著國駐巴黎特命全權大使。在我訪問美國國會期間,利文斯頓先生向我惠贈了有關聯邦政府的檔案,其中大部分我至今還儲存著。

利文斯頓先生是我結識之前因讀其書而表示尊敬的少數人物之一。

我對這次知遇深以為幸。

37

02緒 論

我知道,儘管我費了苦心,但如果有人想要批判本書,那再沒有比這更容易的事了。

我認為,想要仔細閱讀本書的讀者,將會發現全書有一個可以說是把各個部分聯絡起來的中心思想。但是,我必須討論的物件之差異是很大的,所以要想用一個孤立事實去反對我所引證的成組事實,或用一個孤立的觀點去反對我所採用的成組觀點,那是輕而易舉的。因此,我希望讀者能用指導我寫作本書的同樣精神來閱讀,並根據通觀全書所得的總印象來評論,因為我本人就不是根據孤證,而是根據大量的證據來立論的。

決不要忘記,作者希望讀者理解他不得不對自己的每一個觀點做出理論上的總結,而且往往會總結得大錯而失真,因為人們在行動上雖然有時需要偏離邏輯規律,但在議論時卻不能那樣,而且人要想在言語中前後不符,幾乎與要想在行動上前後一致是同樣困難的。

最後,我自行指出一個可能也是許多讀者認為的本書的主要缺點,即本書完全不是為了討好某些人而寫的。我在寫作本書時,既未想為任何政黨服務,也未想攻擊它們;我並不想標新立異,只是想比各政黨看得遠一些;當各政黨只為明天而忙碌時,我已馳想於未來。

38

第一部分

39

第一章 北美的外貌

北美分為兩大地區,一個伸向北極,一個延向赤道——密西西比河大河谷——見於這個流域的地球變遷痕跡——建起英國殖民地的大西洋沿岸——南美和北美在被發現時的不同外觀——北美森林——大草原——到處飄泊的土著部落——這些部落的外表、習俗和語言——一個早已消失的民族的遺蹟。

北美在外貌上有一個一看即易於分辨出來的總特點。

陸地和水系,山嶽和河谷,都佈置得井井有條。在這種簡單而壯觀的安排中,既有景物的雜陳,又有景色的多變。

兩大地區幾乎各佔北美的一半。

D一個地區北抵北極,東西各臨大洋。它向南伸展,形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兩個不等邊,最後在加拿大五大湖區下方交合於底邊。

第二個地區始於第一個地區的終點,包括大陸的所有其餘部分。

一個地區微微斜向北極,另一個地區微微斜向赤道。

第一個地區的大地向北緩緩下降,斜度令人看不出來,幾

1836年(第5版)本,在此處有一個注:“見本冊後面所附地圖。”

1951年D版未收此圖。——譯者

40

第一章 北美的外貌32

乎可以說這是一片平原。

在這片廣袤的平地上既沒有高山,又沒有深谷。

這裡的河流曲曲彎彎,好象願意流到哪裡就流到哪裡。

一些江河時而並行或會合,然後分而又合;時而流入沼澤地帶,消失於它們自身造成的水鄉迷宮之中;經過這樣千迴百轉,最後才注入北極的各海。這第一個地區南端的各個大湖,與舊大陸的大多數湖泊不同,周圍沒有群山峭壁,湖岸平坦,只比水面高出幾英尺。因此,每個湖就象盛滿水的大碗:如果地球的構造微微變動,湖水不是湧向北極一側,就是流入熱帶的海洋。

第二個地區雖有些凸凹不平,但更適於人們定居。兩條大山脈在其中各據一方:一條名叫阿勒格尼山脈,它沿大西洋沿岸延伸;另一條〔落基山脈〕與南海〔太平洋〕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