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自 然 法 典

rumtituliremediahabent,pixidesvenena①。因此,其中許多著作可題名為:在最漂亮的藉口下利用正直和道德的最美的。。。。。。。。。。。。。。。。。。。

戒律使人們變得兇狠和邪惡的藝術;另外一些著作則可貼上。。。。。。。。。。。。。。。

這樣的標籤:透過那些最能使人們變得兇惡和野蠻的規章和。。。。。。。。。。。。。。。。。。。。

法律來統治人們的方法。。。。。。。。。。。

為什麼自然法變成行不通

正是由於我們第一批道德大師的這些錯誤,《巴齊裡阿達》的道德,在《Bibiothēqueimpartiale》②和《NouveleBigarErure》③的博學作者們看來,才顯得絕對行不通。在行不通這點上,我同意這些博學作者以及所有會對這種道德提出異議的人的意見④。但是,像這首詩的主人公那樣出色的立法者,儘管他在自己的領地上具有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⑤般的力量和權威,竟也無人聽從,那是當代才會出現的事,可見我們根深蒂固的荒謬偏見實在太頑固了。此外,由於我斷定通常的道德是在自然法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所以,為了恢復

①“其標籤標的是良藥,而其箱子裡裝的是毒劑。”

(拉克坦斯)

拉克坦斯(Lactance)

:基督教辯護者,約於公元250年生於非洲;他先後在非洲和尼哥米底亞(Nicomédie)教過修辭學。他也是《神的制度》的作者。聖。

傑羅姆(SaintJérome)稱他為“基督教的西塞羅”。——譯註F②《公正文庫》,1753年11月,第8卷,第3部分,第401—415頁。

③《新雜談》,1753年11月,第9卷,第145—150頁。

④在此處和第二篇的開頭,摩萊裡不再隱瞞自己是《巴齊裡阿達》的作者,與這一著作的批評家們論戰。——譯註⑤係指俄國皇帝彼得大帝(1672—1725)。——譯註

31

第一篇 政治和道德的一般原則的缺點92

自然法,就必須完全推翻通常的道德。此外,我想這些批評家一研究這首詩就會懂得,作者的目的(正如他在註解中所說的那樣)

①是要人們知道:為什麼通常的道德和政治與他所。。。。。。。。。。。。。。

思考的真理那樣對立;並且還要指出,如果最初的立法者遵。。。。。。。。。

循了這些真理,那麼這些真理是完全行得通的。我敢於在這裡斷言,如果這種幸福已經來臨,我們現在就會把一切其它治理制度看成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也許我們甚至連對這個制度的概念都不會有了。

①《巴齊裡阿達》第三首。

32

第 二 篇政治的特別缺點

我們的原則的實驗證明

《公正文庫》的作者對上面提到的《巴齊裡阿達》第三首的附註①提出了反對意見,這使我得以藉此機會在這裡詳述一切道德和一切法律的真正本原的新證據,並有分析地論證

①該附註如下:“此處和本詩其他各處敘述澤因吉敏在其人民中間所建立的制度,令人比較充分地瞭解到,這種制度的總體系與我們下面作為簡短例子舉出的體系幾乎是一樣的。

“有上千名各行各業的人,或者隨便有多少人都可以,居住在一塊足以養活他們的土地上。

他們彼此約定,一切東西都屬公有。

為了使這個大家庭毫不混亂,並使每個人都既無反感、又不厭煩、也不勞累地為創造所需物品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這樣商定:“全體共同耕種,共同收穫穀物和果實,並把它們集中到同一倉庫中去。

在這些勞動的間歇期間,每個人從事本行工作。有足夠數量的工人去加工和精製農產品,或製造各種傢俱和器皿。工人由公家供給生產工具、材料和衣食,他們只關心所應提供產品的數量,使任何人不缺少任何東西;這些產品也同樣在工人中間進行分配。藝術品也跟其他產品一樣,都存放到公共倉庫,或由專人將其分給需要此種物品的人。“

(《巴齊裡阿達》,第1卷,第108頁)。

人們會注意到,這個組織與傅立葉的“法郎斯泰爾”

(共同生活團體)

相類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