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觀察,神態全有,非常有意思。筆筒上還刻有大段文字,開篇是這樣寫:〃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勿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下面還有很長的話,我就不一一寫出了。古人很有意思,他就說:我住的房子佔十畝地,自己開的菜園子佔五畝地;有水一池,有竹千竿,顯然是景色非常好;不要說我這兒土地很狹窄,地方很偏遠;對我來說,這個屋子能坐進去休息就滿足了。
今天很少有人能住這麼大的院子,古人還說小!我估計五畝地的菜他也吃不了。雖然古人覺得屋子小,但屋可容膝就可,他是一種很平和的心態。這種心態怎麼產生的呢?筆筒後面有年款:癸酉年,乾隆十八年(1753),正是康乾盛世的頂峰時期。有這樣的社會環境,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心境。
這個筆筒上寫著〃松巖山人〃的落款,我知道周芷巖有名啊,就幻想著松巖山人跟周芷巖是不是有關係。我就去查,查來查去,最後也沒有查到。
【竹雕筆筒第一高價】
清代比較有名的竹雕名匠還有潘西鳳,鄭板橋稱他是濮仲謙之後金陵派第一人。莊綬綸,《竹人錄》裡記載他〃年四十餘不娶,絕無豔冶之好。刻竹偏喜為美人寫照〃。還有清初非常有名的大家,有清初嘉定第一高手之譽的吳之,最有名的作品是黃楊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的《國寶一百件》一書中收錄了這個筆筒,我在下一講會講到。清代的竹刻大家非常多,我就不一一向大家介紹了。
竹雕藝術品的第一高價是什麼呢?一個竹雕筆筒。2005年,香港佳士得拍賣的康熙高浮雕山水人物紋筆筒,拍了1140多萬元港幣。能想象嗎?一個經過中國文人設計創造的竹雕筆筒拍了1000多萬元港幣。拍賣的時候我在現場,大概到了500萬元港幣以上的階段,所有舉手競爭的人都是外國人,我就很奇怪。我原來認為外國人對中國的竹器不感興趣,因為他們不能深刻地理解我們對竹子的那種情感。中國人對竹子有很深的感情,文學作品、繪畫作品都告訴我們竹子的重要性。但恰恰是外國人不停地競爭,使這件竹雕筆筒攀上了千萬元港幣的高價。
於是我就去查這個筆筒是誰雕的。雕筆筒的人叫顧珏,字宗玉,也是嘉定人,康熙年間的雕刻名家。由於我們過去沒有看到過他的作品,這次就覺得很奇怪,怎麼突然叫價這麼高呢?再一翻書,發現書上記載他的雕刻精巧,細入毫髮,並且創作嚴謹,往往一兩年才有一件作品完成,所以流傳至今就非常罕見。
竹器工藝還有很多種形式。比如專門有一類仿青銅器,作品全部在故宮收藏,沒有出故宮一步。我們推測是當年把雕竹高手召入宮廷,讓他們專門仿青銅器。這批文物今天到故宮還能看到,用的是竹根雕。
另外,還有翻簧,又叫竹簧、貼簧,有的地方還叫文竹。就是把竹子裡面那一層竹簧剝下來,反過來貼在木胎、竹片外面,再在上面雕刻。再有就是編制的竹器,比如夏天用的竹夫人,我就不在這裡講了。
竹刻是中國古代一門獨有的工藝,由於文人的喜愛和使用,將它推向市場。文人一開始不是以市場為目的,而是為自己欣賞、把玩。但文人是社會的一個標杆,由於文人的推動,就有了社會的追求,進入了市場。在題材上,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大多寄託了文人的情懷。文人講究意境,所以竹雕的很多意境都跟中國畫非常相似。由於竹雕藝術的成功,深刻地影響到象牙、犀角、紫檀、黃楊這些貴重材料的雕刻,它們都有仿竹器的傾向,下一講再講。
06 文玩珍賞 遊刃有餘
--名貴材質雕刻
我們這一講開始講名貴材料的雕刻。這些名貴材料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取自於動物,我們熟知的象牙、犀角,退而求其次,還有人用過象骨、牛骨。過去工藝美術用它換外匯的雕刻是用牛骨替代象牙,把牛骨經過處理,處理得非常白,猛一看像象牙。另一類取自於植物,我們對植物的瞭解那就是硬木,名貴木材,我們講傢俱的時候講過,首推紫檀、黃花梨,另外還有黃楊木、深香木、檀香木等等,很多名貴材料,這些樹種都具備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材料難得,生長緩慢。
【名貴材料】
名貴材料為什麼受到社會的喜歡呢?它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人的材質觀,凡是稀少難得的東西我都有興趣。
第二,明代晚期,江南富庶地區文人的推動與促進。明清時期尤其晚明,十六、十七這兩個世紀,一直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