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3 / 4)

小說:中國:傳統與變遷 作者:幽雨

,1975 年12 月福特總統也來華訪問,並重申恢復中美關係的政策不變。但是在華盛頓,北京和臺北仍都有各自的代表機構,這一點在其他國家的首都並不多見,任何一個國際組織也都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存在。

北京的繼承人之爭也推遲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程序。在這場鬥爭中,鄧小平直到1978 年底才全面獲勝成為最高領導人。這時,美國公眾情感上仍然普遍反對共產主義,但鄧小平地位剛剛穩定,卡特政府就於1979 年元旦承認了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惟一的中國政府,此時距其建立政權剛好30 年。效法日本在1972 年的做法,美國國會於1979 年4 月透過了《 與臺灣關係法》 ,為美國繼續保持和臺灣的貿易、投資和文化往來提供法律支援。美國撤回對臺灣的外交承認,原駐臺美國領事館更名為臺灣美國學院,由外交部「了退休的前外交官在此任職。透過這種方式,美國終於承認了中華民族愛國人士的觀點,即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而四面環海、有著自己政府和軍隊的臺灣只是中國一個分離的省份。不過美國繼續向臺灣提供軍事援助儘管它已答應逐步縮減援助的規模。

五、鄧小平領導的改革

1978 年底鄧小平擔任領導職務以後,中國共產黨的階級鬥爭口號讓位於“四個現代化”(即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和國防的現代化)的提法:改革時代的政策與“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就像一座大壩突然決口,毛澤東推行的知識無用論、排外思想、意識形態的狂熱與平均主義同時被新政策和新規劃的大潮一掃而空。短短几年間,中國人的生活步調大為改觀。

毛澤東晚年的領導失敗得如此徹底,以致於所有這些變化改變了整個中國社會的根本面貌。在只有他能夠正確發動的含義不清的“階級鬥爭”口號下,毛澤東衝擊、毀壞了這個政治實體的基本要素二知識分子被黨員積極分子扣_上右派的帽子,冒進政策指導下的工作失誤浪費了幾千萬農民的人力(1958 一1959 年)。黨政官員被紅衛兵從職位上趕走(1967 年)。軍隊把互相仇殺的紅衛兵青年下放到農村(1968 年)。而全軍統帥林彪最終也折戟沉沙(1971 年)。最後,“破巢無完卵”,毛澤東一人坐在了廢墟之上。龐大的中國國家機器依靠一個領導集體和一套思想體系而存在,而黨內各個宗派爭相丟擲不同的口號二於是,1978 年以後的改革只能從黨內開始。

重新振興中國領導集體

為了恢復自己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合法地位,中國共產黨只能順應人心進行撥亂反正。中央對卯萬甚至上百萬“文化大革命”受害者的案例重新進行調查,一直上溯到1957 年的反右運動。中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等被迫害致死的人得到了平反,曾經受到批封和迫害而現在倖存下來的教授、作家、黨員和其他一些人終於重見天日。在中國集列寧和斯大林地位於一身的毛澤東必須得到其他後任的公開評價,人民才能對他們的領導產生信心。1981 年6 月中共中央發表了一項決議,對“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發展過程做了評價。這份檔案在否定毛澤東對黨內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的批判的同時,認為毛澤東早期的貢獻和晚年的嚴重錯誤是七比三的關係。黨繼續把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中國前進的日號,同時堅持必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黨還需要進一步重建它龐大的於部隊伍。粼X 刃萬黨員中約有一半是在文革期間入的黨,他們文化教育不足而思想狂熱有餘。這樣的人不可能領導中國的新時代建設。鄧小平同時面對著兩個問題,一是改變領導結構,二是實現領導千部年輕化〔 領導人退休制度得到了實行。,年邁的領分人被請進一個地位很高但無實權的顧問委員會,他們的收人、住房、服務人員、汽車、特種物品供應和一些特權待遇得到保留。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為建立在特權和私人關係基礎上的領導人的影響力只能隨著時間漸漸增加。直到9 年之後,長征時代的老戰士們相繼去世,這項退休制度才在1987 年ro 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f 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幾得以透過。!上寸年83 歲的鄧小平為他的老同事們做出表率,帶頭退出一線領導集體(儘管鄧小平仍然保留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一職)當時五六十歲沒有經歷過長征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掌握了政治局和五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委的權力。同時也全面發動整黨活動以把黨內不稱職的人員清除出去。這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儘管有20 萬人被勒令退黨,32 萬人受到黨紀教育,這個比例僅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