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極低。”
“轉折出現在天寶年間,安史之亂以後,朝廷急需用錢,第五琦(人名,很奇怪吧,但確實是一個人地名字)為鹽鐵鑄錢使,才改鹽法,把天下山海井灶之鹽,全部收歸朝廷,這就是榷鹽的來歷,當時官賣的鹽每鬥加一百文,成為一百一十文一斗,凡產鹽之區,都設立監院,監管鹽務。”
張美對鹽政爛熟於胸,對於鹽政的來龍去脈更是一清二楚,侯大勇只知大周鹽政梗概,對鹽政歷史卻缺少了解,一邊聽一邊點頭。
“代宗之時,劉晏為鹽鐵使後再改鹽法,劉晏認為鹽吏太多足以擾民,就由各鹽區的亭戶製鹽,而分別由商人批發銷售,朝廷於是鹽利大增,大曆初年四十萬婚,到大曆末年就增至了六百餘萬循,鹽稅就佔了天下賦稅的一半。”
“朝廷收入雖增,但多了一層中間商人剝削,從此鹽價日高,唐德宗時,河中池鹽賣到了三百七十錢一斗。安史亂後,河西隴右空虛,回紇、吐藩數度入侵,朝庭只得增募兵員,調集重兵對外作戰,戌守邊防,同時,內亂紛起,藩鎮割據,分庭抗禮,朝庭又要調集兵力討伐藩鎮,平定內亂。大量兵員的衣糧酒肉供給,支付召僱百姓搬運諸道行營的糧草的佣金,以及對將士地獎賞之錢,都由鹽利支出。”
“而到了大唐後期,形勢又是一變,地方鹽務又被藩鎮所劫持,朝廷屢欲平鹽價而不得,各地鹽價有增無減,百姓鋌而走險,私鹽於是大盛,如今大周各地私鹽販子為數不少,如今大周全年鹽稅收入不過八十萬婚,大半皆落入私鹽販子之手。”
張美說到這裡,有些沮喪地搖了搖頭。
侯大勇深知自己在西北變相地保護了私鹽販子,道:“朝廷開支日大“必須要想辦法控制鹽利,但是又不能讓鹽價上漲,引起百姓不滿,此事就交你張閣老辦理,務必要有萬全之策。”
張美久務鹽政,他隱約知道靈州和私鹽販子的關係,聽到侯大勇的要求,不禁在心中暗自叫苦。
劍指秦川 第三百零九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
更新時間:2008…12…29 15:29:47 本章字數:3268
侯大勇和張美談了半天鹽務,他並不敢完全相信張美,畢竟私鹽販子橫行大周朝已有數十年,光是憑一個三司使,是難以解決私鹽問題,而且如張美這樣的老官員,要說能拿出多少有創意且能解決問題的方案,侯大勇也沒有多大信心。
回到府上之時,侯大勇命令孟殊和杜剛立刻到小院議事,很快,孟殊和杜剛就從不同方向同時趕到了南城侯府。
孟殊留著漆黑的小鬍子,身上衣料色澤普通但是材料極為昂貴,是來自杭州的上等緞面,他來到小院之時,侯大勇還在符英所在主院議事,下人們知道孟殊是座上賓客,就在小廳為孟殊泡上來自蜀地的上等茶葉,孟殊做富家商鋪掌櫃久了,身上自然帶著些縱橫商場的大掌櫃氣質,細細地品著好茶,一幅怡然自得的神情。
杜剛坐在孟殊對面,他仍然保持著軍人的坐姿,沒有理會眼前冒著熱氣的好茶水。杜剛雖然飛鷹堂副堂主,實際上卻主持著遍及飛鷹堂,透過幾年發展,飛鷹堂在大周境內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此時,飛鷹堂和軍情營分工已經很明確了,軍情營經營境外事務,主要為軍方服務,飛鷹堂則專注於內部事務,主要服務於大周朝政。杜剛接觸秘密多了,權柄重了,加上小蓮子之死帶來的打擊,讓他迅速成熟起來,臉上神情變得嚴肅異常,一舉一動都透著嚴謹與認真,話語也向石虎靠近,總是非說不可的時候才說。
侯大勇回到小院。見兩位鐵桿心腹在小廳等候,便道:“你們都到書房來。“進了書房,侯大勇沒有轉彎子,單刀直入地道:“私鹽獲利極大,奪佔了朝廷不少收入,這樣絕對不行,鹽利必須掌握在朝廷手裡,如何控制私鹽。兩位有何高招?”
孟殊聽聞此語,不禁在心中暗笑道:“侯相以前多次說過,屁股決定著意識,看來此話對極,現在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侯相為節度使之時,鼓動著劉七郎販私鹽牟利,如今掌握了朝廷大權,立刻就要限制私鹽了。”
孟殊久掌富家商鋪,對如此賺錢的私鹽怎敢漠視。曾下過苦功研究私鹽。此時面對侯大勇突然襲擊,一點也不慌張,略略想了想。便慢條斯理地道:“私鹽之事我細細想過,據我所知,鹽政之事最早見諸於管子。”
見孟殊的樣子,侯大勇不經意間想起了孟殊和孟真兩姐弟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僵臥於德州小道的畫面,如今的孟殊和當日地書生孟殊已有天壤之別,時勢造英雄,機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