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只怕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聚斂起“二十萬萬”這一龐大數字的家產的。結論只能是,貨殖——對內貿易和對外貿易的實踐。而在這實踐中,無疑,他已逐步地具備了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資金、人才以及管理技術等。
即使進入計算機時代的今天,從事海上貿易的資本或可支配的資金高達上百億美元的規模時,用於交易的商品,從生產、收購、保管、運輸、集散到金融結算等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沈萬三在14世紀以貨殖起家,積累起如此巨大的財富,不可能沒有這方面的資金、人才及管理技術。
千百年儒家思想指導下的我們的整個世俗社會乃至上層建築的文學藝術作品,對商業文 化和商人形象始終都採取了不見容的態度——無不斥之為重利薄情,無商不奸。
看著踽踽走在雲南道上的沈萬三的背影,或許人們至今都會解氣。這個討了十三個老婆、擁有20多億兩銀子的傢伙,福享得太多!哼,只有受不完的罪,沒有享不完的福呢!
然而,經濟界人士的命運畢竟折射著當時政治、經濟決策的光環。
當我們看一看那踽踽而去的背影並對之作一番歷史和文化的透析時,我們不能不看到這個人格上或許並不為我們所喜歡的財神爺經歷了從鉅商到囚徒的角色劇變。正是在這種劇變背後,存在著的令我們怦然心跳的某種悲劇性的東西——不僅僅是屬於他沈萬三個人,而更多的是屬於整個民族和整個國家。
令人感到沉重的正是這一點。
鉅商沈萬山 /吳恩培
一五八
(六)
沈萬三的角色劇變只不過是這種社會嬗變的象徵而已。
其實,被朱元璋打下去的沈萬三在當時只不過是個挑頭的。朱元璋對富人的仇恨,早已刻骨銘心。當他從他的政治對手張士誠手裡攻下蘇州城不久,他就把蘇州的大批富戶下放到他的老家濠州(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