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斤的宋朝一等弩),75米之外無法穿透,即使偶然命中空隙處,箭鏃鐵翼也都捲曲了。它的壞處有兩個:一是同樣因為加工硬化,造成韌性下降(沒有證據或文獻表明這種甲鍛後要經過退火);二是耗費工時太多。因為室溫下鍛打對體力要求比加熱鍛打要高得多,而且鍛成後鑽孔比一般的熟鐵盔甲難得多。
自從學會青龍劍法,李曜對近戰的把握大了不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遠戰,所以對於抗箭矢的能力,他就相當關心。這種冷變形的熟鐵甲對箭鏃防禦力已經很好,其實它的硬度至多不過HV兩百出頭。不難想象如果用神臂弓之類中國弓弩射擊硬度可達HV500以上,韌性100J/CM2以上,而且利用了弧形硬殼結構的歐洲板甲會有什麼結果。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三十二記載1041年北宋田況《上兵策十四事》中第十二事就是希望普及“純鋼甲”,不過這種“冷砧”鍛出來的,顯然只是冷鍛熟鐵甲——真正能普及的鋼甲都是大面積甲板,魚鱗鋼甲耗費工時很多、成本很高,而且非常耗費精力,無法普及——其實關鍵是李曜知道自己現在沒那個本錢——他還提出倉庫中存放的趙匡胤時代的盔甲繫繩已經斷開,但甲片質量上乘,懇請重新穿貫,編成三五萬套發給邊防軍,可惜連這個要求都沒有得到滿足。
岳珂《愧郯錄》卷十三《冷端甲》條也說冷鍛甲的效能良好,而且從前已經有裝備,然而在他那個時代已經停產很久了。這也許會令人感到奇怪,宋朝比西夏富得多,為什麼西夏可以普及冷鍛甲,宋朝卻不能呢?田況一針見血的指出:“由彼專而精,我漫而略故也。”不過他還沒有說完全。一個由陰謀家建立的王朝,由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