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2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出兵救趙,前方情報確鑿,此番東平王出兵,最後竟說是一誤會,可見關中情勢究竟如何,東平王並不清楚。既然前方情形並不清楚,而河東出兵,實乃奉詔而為,更有聖意,命晉王為邠寧四面都統,主掌戡亂某便要問一句了,東平王這是如何肯定河東圖謀不軌,並決議出兵的呢?”

王笉見他二人這般試探下去,遲早要話不投機,出言道:“蒲帥,東平王此事是否妥當,該如何處置,料來朝廷自有公論,來日必有聖意自專,蒲帥何須擔憂?”

李曜見是王笉,也就不再多說,微微輕笑點頭:“燕然何必這般見外,此前如何稱呼,如今便如何稱呼即可,你我,須不是外人,再拿這般強調,某卻是要生氣的。”

王笉露出笑容,點頭道:“正陽兄教訓得是,小弟謹受教。”她微微一頓,道:“方才某聞下人提起,兄長用了王贊為河中鹽鐵判官?”

李曜點頭道:“不錯,譽之(注:史書上未曾說明王讚的表字,此處乃是杜撰。)進士出身,才堪大任,此為鹽鐵判官,品銜雖不甚高,理事卻是極多,尤其是鹽鐵之事,事關甚大,又細務繁雜,最是打磨幹才之職。本任榷鹽副使的襲吉先生,此前也曾任此職說來,譽之能來我河中,還要多謝王相公與燕然大力襄贊。”說罷拱了拱手。

王摶與王笉聽了這一句,也都拱手回禮。王笉看了王摶一眼,笑道:“所謂‘表裡河山’,正是說河東河中,原是一體,我王氏根在太原,枝蔓天下,除卻長安之外,尤以河中為盛。如今正陽兄持節河中,若有需要,我王氏自然要大力支援。”她微微一頓,又道:“我知正陽兄財力無憂,若有所缺,唯人才爾,此項卻是我王氏所長。”

李曜笑道:“王氏若肯舉薦才幹,河中歡迎之至,唯才是任,不復多言。除此之外,某心中還有一事,希望王氏可以支援。”

王笉點頭道:“兄長請直言。”

李曜正色道:“某欲在蒲州建一書院,名曰:河中醫學院。”

第210章 力挽天傾(九)

“河中醫學院?”王笉微微一怔,沉吟道:“正陽兄可是對軍中檢校病兒官有所不滿?”

檢校病兒官,是唐時設定軍醫的正式官名,在唐初名將李靖的《李衛公兵法》中曾有提及,因此李曜一提要建一所河中醫學院,王笉因李曜身為節帥,所慮者泰半為軍中之事,是以立刻想到,是不是開山軍中的檢校病兒官們讓李曜不滿意,於是有此一問。

誰料李曜聽完,眉頭就慢慢皺了起來,沉吟片刻,道:“不瞞燕然,某並非對檢校病兒官們具體哪一位不滿,而是覺得,我大唐的軍醫制度,甚至包括培養軍醫的制度皆待完善。”

王笉微微一怔,便聽李曜繼續道:“只是,某也知曉,任何一種制度的形成,都必然有其軌跡,若是不知前事,亂改一氣,或許目的是好的,但卻很可能因考慮不夠全面,最終事敗。某對歷代軍醫制度不甚瞭解,是以目前也只有個大概想法,斷不能即刻施行,王相公與燕然出身王氏名門,家學淵源,不知可有良策教我?”

王摶看了王笉一眼,又看李曜面色嚴肅,不似玩笑,想了想,點頭道:“某自幼讀書,立志從政,是以若論醫道,只是略有涉獵,未得家中真傳,不過嫣燕然卻是自小從吾兄學醫,前些年關中戰亂,多出疫情之時,還曾與其父一道走訪民間、懸壺濟世,此事還當由她與蒲帥說起。”

李曜便望向王笉。

王笉卻未立刻答話,反而思索了一會兒,才問:“方才兄長是說,你真正不滿的,是我大唐軍醫制度?”

李曜點頭。

王笉沉吟道:“兄長方才提到,一個制度的發展必有其軌跡,卻不知兄長對軍醫制度的發展軌跡,究竟有多少了解?”

李曜苦笑道:“某隻知曉,《六韜》中曾言:軍中應有‘方士二人,立百藥。以治金瘡,以痊萬病’,這是否可以認為,商周時期,便有方士主持軍中之醫藥莫非那時節我中華便有軍醫之職?”

王笉聞言啞然失笑,搖頭道:“這卻不然,商周時期,軍中或許有隨軍巫師,那時節巫者以神術為藥,也許可算得上隨軍巫醫,但其與後來的軍中醫師,未必一樣。再者,《六韜》雖託言姜太公所著,實則成書戰國之末,實不可為憑。”

李曜見自己這方面委實水平有限,不免尷尬一笑,拱手道:“還請燕然指點。”

王笉客氣兩句,便道:“某聞齊景公之將軍司馬穰苴,對士卒‘次舍並灶飲食,問疾醫藥。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疾,身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