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唯物主義、階級鬥爭的道理就比較容易水到渠成地變成他思想中牢不可破的東西
①班威廉夫婦著:《新西行漫記》第十六章。
98
29思想主流與精神方向
了。
陳獨秀和李大釗是五四時期最著名的人物。他們的思想影響了一代青年。毛澤東當時顯然受陳獨秀的影響更大。如上所述,這個青年學生、《新青年》的讀者,卻在一系列根本問題上,即對中國過去和現狀的瞭解,對帝國主義本質的認識,以及積極參加現實的政治鬥爭,特別是勇於實踐,重視群眾,充滿辯證觀點的思想方法等等方面,在五四運動以前,可以說就已走在陳獨秀的前面。而這些方面,也正是當時的李大釗高出於陳獨秀的地方。李大釗積極反對袁世凱的賣國稱帝;具有比較鮮明的辯證觀點;用批判的態度對待中國的歷史遺產;他從中國的實際狀況已感到,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在中國必然行不通;早在1914年,就堅決反對陳獨秀的寧步朝鮮、印度後塵的悲觀論調;在五四前夕他已基本達到了必須徹底反對帝國主義的認識。我們知道,李大釗是中國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他接受馬克思主義最早也比較徹底。
青年毛澤東的精神方向同李大釗的如此相似,也正好補充說明我們提出的這個問題:為什麼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傳來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就能夠那樣迅速地、徹底地接受過來,就能夠立即將它與中國的革命實際密切地結合起來。
五四前後,中外古今各種思潮都出現在中國這個歷史大轉變時期的舞臺上。這個時期的激進的、革命的民主主義者在向馬克思主義者轉化時,他們的思想狀況無一不是極其複雜的。
從毛澤東的具體經歷看來,問題不在這種複雜狀況,而在他的思想主流、精神方向朝向何處,是一個徹底的革命派,
99
思想主流與精神方向39
還是一個動搖的改良派?關鍵在於能否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能否始終將實踐擺在第一位。能夠這樣做到的,就必定會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改造自己,同時改造世界。
100
新民學會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畢業的前夕,醞釀了幾年的新民學會正式成立,時間是1918年4月14日(一個星期日)
,在長沙河西劉家臺蔡和森家。
這個地方後來成為一片廢墟,現已按原貌恢復,建成紀念館。在新民學會成立70週年時,筆者去參加了紀念館的落成典禮和學術討論會。
關於學會的緣起,我們還是看毛本人的說明(據《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一號)
①:遠在1915年和1916年,以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為首的一批同學好友,在一起研究學術,交流心得,尤好談論古今中外和個人前途等問題。毛作了這樣一種概括:“這時候這些人大概有一種共同的感想:就是‘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
‘如何使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
乃成為一個迫待討論的問題。這時候尤其感到的是‘個人生活向上’的問題。尤其感到的是‘自己生活向上’的問題。相與討論這類問題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內外。有遇必討論,有討論必及這類問題。討論的情形至款密,討論的次數大概在百次以上。“學會最初擬定的名稱為”新學會“
,蕭子
①《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本篇所有未另注出處之引文均自該書。
101
新民學會59
升主張用“新民會”
,商定結果,將毛、蕭意見合一,正式定名為“新民學會”。“新民”兩字,是取《大學》上“在新民”及“湯誥”
①上“作新民”的意思。譚嗣同、梁啟超也倡導過“新民之道”
,主張“採補其所本無而新之,以建設中國一種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尤其梁啟超《新民說》的深遠影響這時並未消失。
“新民”
兩字即意味著一種進步與革新的意義。
新民學會之所以成立有其時代背景,這就是五四運動前夜的中國與世界。中國當時正處在外國侵略,軍閥混戰,國事日非,民不聊生的時期;同時,《新青年》倡導的新文化啟蒙運動,在廣大知識界反響強烈,從而掀起追求真理和個性解放的熱潮。
而國際上歐戰臨近結束,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東歐也出現了革命形勢。這使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