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增加。對於工業部門而言,這型艦已經成為了一型成功的工業產品。 072型艦的裝備,大大提高了人民海軍在兩棲戰鬥中一次投送部隊的能力,由於這型艦能夠同時運送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其每一艘艦登陸後,都能夠投送一支可獨立作戰的合成分隊。無疑,以今天的標準看,072型艦本身的防空能力較弱。但是,登陸作戰的前提就是掌握制空權,如果發起登陸作戰,就意味著進攻方必然已經掌握制空權,或對掌握制空權有充分把握。更重要的是,072型及其改進型登陸艦的建造完全基於成熟技術,便於戰爭動員,我國有眾多的工廠均可建造、轉產該型登陸艦。在需要時,艦的數量可以得到迅速擴充。這在戰爭中有著重大意義。 隨著部隊使用經驗的積累,072型艦也有若干改進。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實際使用中發現原有的導管螺旋槳容易引起疲勞損壞,072型艦換裝了常規螺旋槳,且保持了原設計的效能指標。1983年,072II型艦的設計方案獲得透過,次年,072III型艦的改進工作列入日程。這些新型艦不僅改進了動力、材料、電子裝置、武備等專案,還有部分型號增設了直升機起降平臺。072型艦的逐漸改進,體現了我國船舶工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時值今日,072型登陸艦仍是人民海軍兩棲艦艇的重要組成部分。072型大型登陸艦的研製和大量裝備,一方面充實壯大了我軍的登陸裝備,為維護祖國統一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也標誌著我國登陸艦艇的水平走上新的臺階。
臺灣新港級登陸艦 '本章字數:1798 最新更新時間:2009…07…04 21:07:08。0'
1997年4月25日,臺灣當局從美國海軍租借的2艘新港級中型坦克登陸艦駛抵左營軍港後, 在7月14日正式編人海軍,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對金門、馬祖、南沙等外島的運輸補給能力,而且對臺軍的快速突擊能力、遠航作戰能力以及登陸作戰能力的提高,具有明顯的作用。
新港級登陸艦,滿載排水量達8450噸,艦長195.2米、寬21.2米,最大航速可達20節;後甲板有直升機起降平臺, 可同時運載400名陸戰人員和武器裝備,500噸物資,4艘登陸艇;或可裝載23輛坦克。
新港級屬於美軍在二戰以後,為實施其海軍陸戰隊“20節攻擊力量”計劃,而研製的首型航速達20節的中型坦克登陸艦,是當時美海軍戰後建造的系列坦克登陸艦中,設計最合理、速度最快、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艦隻。首艦於1966年開工,1968年下水,1969年服役,共建造20艘。租借給臺灣的2艘為“凱烏加”(Cayuga)號和“弗雷德裡克”號(FredericK),是1994年10月20日由克林頓總統批准的,分別於1969年6月4日和12月13日下水,1970年1月24日和6月20日服役,抵臺後被分別命名為“中和”(232)號和“中平”(233)號,隸屬駐高雄的151艦隊。
為了實現艦艇高速化的技術指標,該艦在設計上突破了已有登陸艦的設計思想,從線型到登陸方式均打破了傳統的設計方案,增大艦艇長寬比(16.6),使船體呈流線型;採用尖首、長懸臂吊跳板結構, 取代多年沿用的鈍首,使船體,特別是首部水線附近線型瘦削,從而大大減少了船體阻力。
為了便於登灘作戰使用。該艦將坦克出口從坦克甲板提到上甲板,使艦首跳板可直接從上甲板透過門形支架外伸,而且長度不受傳統首開門尺度的限制,使登陸跳板長度達34米,從而大大改善了艦艇登灘效能,降低了對登陸地形的要求。採用此種長跳板登灘,當海灘坡度為2。 跳板角度為20度,尾縱傾為2度時,跳板擱淺一端的涉水深度不超過1。2米,基本滿足登陸兵涉水上陸的戰術要求; 當艦的縱傾和橫搖分別為 5 度和2度時,人員、車輛也可照常登陸,從而實現登陸快速化。 同時,為了在兩棲作戰中快速灘和退灘,艦艇坦克艙改成全艦貫通式,艦尾增設尾門並設跳板,車輛可停車1進出;而且還有4個浮橋隨艦載行,相互銜接可外伸80米,使坦克距岸80米便可經浮橋登退灘,降低了受灘情限制的範圍,使其登退速度加快。為了便於登陸作業時的指揮和艦艇操縱以及增加車輛和直升機的載運量,該艦上層建築未按傳統方式設在艦尾,而置於中間偏前,不僅擴大了駕駛室和指揮室的視野,而且在後面甲板增設了直升機平臺,並且也可用來裝載車輛。為了在登陸時能準確選定艦位,改善艦艇機動效能,能以艦尾為軸進行轉向, 該級艦增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