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3 / 4)

小說:利刃 作者:九十八度

止超音速飛行時,空氣在進氣口前堆積;而在低速和高迎角情況下,它們又可以防止進氣口前、流過機身的附面層氣流發生分離。1968 年,邊條被進一步加大,向前一直延伸到機頭附近。

最初的設計中,發動機前有很長的進氣道,位於機翼前方的進氣口呈半圓形,中間有可調式激波錐。然而到 1971 年,由於認識到 2 馬赫的飛行速度並不是一項重要的設計指標,激波錐就被取消了。大約在同時,進氣道也做了縮短,被重新置於邊條翼下。由於此時大面積的邊條翼看起來就象是眼鏡蛇頭,諾斯羅普就給 P…530 取名為“眼鏡蛇”(Cobra)。1970…1971 年間,對進氣道設計做了進一步修改,最終確定的形狀為斜橢圓形,邊緣固定,並略帶圓弧。進氣口上緣與邊條下表面之間相隔 4 英寸,與機身之間則隔有一塊大面積的矩形隔離板。

P…530 的尾翼設計起初非常傳統,採用了安裝位置居中、略微靠下的整體式水平尾翼。最初只設計有一片垂直安定面,但由於 P…530 具有高迎角飛行能力,一片垂直尾翼就略顯不足,因為它在高迎角條件下會被機翼遮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後來改用了雙垂尾設計,每片面積大約相當於原先單片垂尾的一半;並且向外傾斜近 45°,以保證它們被置於自由氣流之中。為減少飛機橫滾過程中的相互干擾,方向舵高度只及垂直安定面的一半。1969 年,垂直安定面的面積被放大了將近一倍,位置也向前挪動,使得垂尾與機翼有部分重疊。1970 年末,垂尾被進一步放大,外傾角也減小到了僅 18°。同時,平尾也被放大,並儘可能地向機尾後移。

P530 早期構型模型,雙垂尾向外傾斜近 45°,具有進氣激波錐,整體式座艙蓋

設計過程中採用了放寬靜穩定度技術,飛機在縱向上並不穩定,機頭有上仰傾向。空戰機動效能因此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現在,制約因素只剩下了飛行員自身。然而,諾斯羅普對 1960 年代的線傳操縱系統的可靠性存有疑問,因此仍然沿用了傳統的機械操縱系統。

P…530 的座艙蓋為氣泡式無框結構,從而為飛行員提供了 360° 方向上的開闊視野;從機頭或機身兩側向下看的視野也十分良好。

P…530 的最大起飛重量估計在 40;600 磅左右,最大速度預期可以達到 2 馬赫。機載武器包括佈置在機頭下方中心線上的一門 20 毫米 M61 轉管式機炮,和兩側翼尖的“響尾蛇”空…空導彈。此外,七個武器外掛架(每側翼下三個,機腹中心線一個)還可以掛載多種導彈和炸彈。

P…530“眼鏡蛇”的潛在使用者,是那些需要並且有能力承受一種效能優於 F…5A/B 的西方國家,首選的物件是那些洛克希德 F…104“星戰士”的使用者;此外還有包括伊朗在內的一些中東國家。據估計,P…530 專案的發展費用在三億五千萬到四億美元之間,如果總計採購量與 F…5 持平,單機價格將在二百萬左右。1971 年 1 月 28 日,諾斯羅普向全世界公佈了它的 P…530 專案,它還製造了一架 P…530 的模型,並且進行了 5;000 小時的風洞試驗。然而,這個專案最終也沒能招攬到買主。

P530 YF…17 F/A…18 的演進

ADF、F…XX 和 LWF

早在 1965 年,美國空軍就開始了新一代高效能戰鬥機的方案論證,這其中包括重型截擊/空優戰鬥機 F…X 和輕型“先進晝間戰鬥機”(Advanced Day Fighter,ADF)。F…X 為 40;000 磅重量級,將裝備先進的精密雷達裝置和遠端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而 ADF 則為 25 ;000 磅重量級,其推重比和翼載荷與米格…21 相比,至少應勝出 25%。ADF 的總體構想與朝鮮戰爭後導致 F…104A 出現的指導思想十分相近。

1967 年,2。8 馬赫的米格…25“狐蝠”的出現給五角大樓的分析家們帶來了恐慌,並且促使美國空軍戰鬥機計劃進行重新定位,而其中高效能再次成為首要的考慮因素。F…X 日後發展成為裝備先進電子裝置和遠端導彈的 F…15“鷹”戰鬥機,而 ADF 卻被暫時擱置起來。

ADF 的設想得以生存下來,得益於前戰鬥機教官約翰。博伊德(John Boyd)少校,以及在負責系統分析的助理國防部長辦公室任職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