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吐蕃王城人滿為患,糧草消耗極快。松贊見此狀況,明白關羽如此行動,是想大打消耗戰。松贊雖然明白關羽其意不善,但是這些部落老小卻不能聽任餓死,只得開啟糧倉,救濟這些老小,以安士兵之心。
透過幾日休整,關羽部漢人士兵基本已經適應,關羽亦不急於往前推進,反而命令張飛、太史慈兩將也加入襲擾各部落的行列,王城以東、以北的吐蕃部落皆列入襲擊範圍,吐蕃四分之三的國土受難,大部分百姓的口糧被奪,百姓無奈之下只能湧入王城。
關羽此舉為松贊帶來了極大麻煩,也給大軍帶來極大便利,松贊開啟糧庫救濟,關羽大軍卻積聚了無數糧草。關羽見此城太小,附近一座小山石材頗多,讓部下士兵取石築城,半月內築成一座石城,比吐蕃王城尚要堅固許多。
關羽反客為主,讓松贊大傷腦筋,關羽部在石城駐紮,再不向前推進,劫掠完王城以東、以北部落後,甘寧部變本加厲,開始繞過王城,往南邊、西邊逐步推進。
隨著難民潮水般的不斷湧入,吐蕃王城堆積如山、引以為傲的糧草,消耗速度極快。松贊無奈之下,不敢繼續貫徹固守王城的方針,召集各部落商議,決定東上與中國大軍決戰。
關羽聞知松贊大軍東上,急忙召回甘寧部回防,近三十萬中國軍隊根據關羽指令,在石城佈置種種防禦,部分部隊秘密出城執行任務,關羽“反客為主”之計奏效。
中國軍隊劫奪之舉,在吐蕃百姓中造成民憤,眾士兵家人因為口糧、畜群被搶奪淪為難民,士兵求戰心切,吐蕃士兵士氣大增,讓松贊長舒一口氣,計劃利用這股銳氣,一舉擊潰中國兵馬。
太史慈統領七萬精騎,按照關羽命令,先是繞路東北,繼而揮兵西上,在松贊大軍東上之機,徑取吐蕃王城。吐蕃重兵皆隨松贊東上,王城只有幾千士兵守禦,王城與中國縣城相若,因此太史慈奇襲王城,一戰成功。
太史慈統兵殺盡守兵,搶劫糧草,一併劫去松贊家小,然後全速奔往北方,繞路返回石城。吐蕃百姓雖然憤恨中國軍隊,但是皆為老弱病殘,知道城中糧草為族人活命根本,但是卻無還手之力,眼睜睜的看著太史慈部下將庫房糧草搬取乾淨。
關羽料定松贊得知王城被劫後,必然派遣重兵追擊太史慈部,因此讓太史慈繞路往北,拉大與松贊重兵的路程,然後派遣兵馬護送糧草並松贊家小奔赴成都,太史慈部主力則引誘松贊重兵再次繞回石城。
松贊儘管英武不凡,聽聞王城失陷,糧草被搶劫一空,家小被掠去的訊息後,也是急火攻心,報仇心切。松贊命令五大部落兵馬約二十萬暫時屯紮石城西側五十里處,親率部下十五萬精兵,追擊太史慈部。
關羽見松贊分兵後,五大部落分為五營駐紮,趁夜集中城中兵馬,只留姜維引領三萬精兵守城,率領精兵十五萬攻打最東側的風的熱部落軍營,張飛剛率領五萬兵馬在軍營西側鼓譟示威,使其餘四部落不敢出營支援。
松贊為人小心謹慎,五大部落首領卻不諳兵法,防備鬆懈,未料到中國兵馬此時敢於偷營。風的熱軍營猝不及防,很快失陷,部下六萬餘番兵不到一個時辰,成為中國精兵的刀下之鬼。其餘四部落聞訊想來救援,怎奈張飛統領部下虛張聲勢,因此不敢出營,致使風的熱部落合族人馬全軍覆滅。
關羽意欲未盡,見部下戰力未竭,大軍藉助勝勢往鄰近的帕那部落軍營衝擊。帕那部落上次敗於甘寧部之後,兵力只有不足五萬,更非關羽部精兵對手,未及一個時辰,合族士兵又被屠殺乾淨。
第一百八十回 高原魔王(四)
關羽、張飛見目的已經達到,統領部下將兩處部落軍營的糧草器械搬運一空,然後一把火將兩處軍營燒掉,然後揚長而去,絲毫沒將其餘三大部落放在眼中。
帕那部落、風的熱部落自此滅亡,其餘赤那部落、沙當部落、烏那慈加部落,勢力尚不如這兩個部落,三部落兵馬相加不足十萬,在觀看帕那、風的熱兩部落大營的慘狀以後,不由心驚膽寒,不戰而慄,不敢在此久待,一面派人報告松贊,一面整頓兵馬,欲要撤回王城。
關羽部以五千餘傷亡的代價,擊殺吐蕃十萬餘大軍,威名大震,赤那等部落欲要退兵,關羽安能如其所願?三部落退兵途中,被張飛、姜維兩將統領精兵十五萬伏擊,三部落兵馬損折近半,逃回王城者只剩下五萬餘眾。
如此高原戰局發生質的扭轉,中國軍隊兵力已由劣勢轉為絕對優勢,吐蕃合國兵力已經從中國大軍初入高原的四十餘萬降到二十餘萬,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