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階級中已有人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以謀求自身的發展,並作為本階級的政治思想。盧作孚繼承這一口號,賦予它以實際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地在企業中表現出來,使之顯得引人注目。
盧作孚把航業看作是“一切事業之母一立國要素”,指出:在航業工作,便是救國的企圖。提出用建立先進的現代化的民族航業,以與帝國主義的航運勢力相抗衡,不僅是把外國輪船趕出長江,收回內河航行權,而且要使中國迎頭趕上工業發達國家,甚至跑到它們的前面去。公司把愛國宣傳活動同企業的活動密切聯絡起來。在公司的船舶艙室和職工宿舍的茶具、臥單上,到處印有“作息均有人群至樂,夢寐毋忘國家大難”之類口號,號召人們關心國家危亡,並發動職工家屬訂出愛國公約。
二是集團生活思想。這是盧作孚改良社會的試驗主要內容之一,是提倡群體合作,互相幫助以成一個最後都不至失敗的集團。他寫道:“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工人的工作是超報酬的,事業的任務是超經濟的,而民生公司就是這樣一種超個人成功的事業,超賺錢主義的生意。”他要求職工把民生公司當作自己的共同事業;而個人口要忍耐、苦幹就能成為出人頭地的時勢英雄。盧作孚以此桃源世界的幻境,誘使職工忘我地為公司的利益而奮鬥,把這種理想變為職工的行為準則和思想動力。
三是艱苦創業、勤儉樸素的思想。盧作孚非常重視開源節流,培養艱苦奮鬥崇勤尚儉的作風,以利於公司的壯大和發展。他寫道:“大膽生產謂之勤,小心享用謂之儉,我們應大膽用現代科學方法生產,現代有什麼,我們便要生產什麼;但須節省物質上的享用,任何東西我們不能生產,便不要享用。”他用禁令和查禁等辦法,要求職工不嫖、不賭、不吸鴉片、不做私生意、不貪汙受賄、不拿旅客財物等,以杜絕不良習性,培養職工忠於職守、遵守紀律的精神。同時,注意開展各種文娛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提倡同事之間喜慶喪吊不互相饋贈,慶儀從簡,以及為結婚青年舉辦免費集體婚禮等,以倡導新風,逐漸養成一種與其他企業截然不同的風氣這種風氣正好與社會上貧困、愚昧、落後、奢淫的奇形怪狀形成鮮明的對照。
一份權威資料在評價盧作孚積極革新企業管理時說:“自它建立之始,就十分重視吸取西方資本主義企業管理的經驗,對當時長江航業中舊的經營管理方式進行改革,並在不斷的除舊佈新中,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大體同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盧作孚到底革新了什麼呢?
大致來說,盧作孚在川江航業史、民生公司發展史上做了三件大事——轟動了整個長江航運業,以致他的許多做法沿襲至今。
廢除臭名昭著的買辦制,實行經理負責制。此乃除舊佈新之基礎。所謂買辦制,就是輪船上的一切事務,全部由輪船公司包給大買辦。然後,再由大買辦包給二買辦、三買辦。這些大大小小的買辦像一群又一群吸血蟲一樣,層層剝削船員。他們為賺錢,不惜帶私貨、賣黃魚、剋扣旅客,哪裡還有心思想到改進客輪上的管理?在一條船上分成大小不同、多層次、多部門的承包單位,圍繞在每個承包主的周圍都有一個由封建買辦關係組成的小集團。由此,一船之中派系林立,盤根錯節,互相傾軋,而這種封建買辦關係又多與社會上的封建勢力相勾結,船上事務受其干預牽制,甚至為其操縱把持。同時,各大小承包集團,透過包攬、回扣、賄賂、貪汙等手段牟取暴利,並不關心企業經營的好壞和公司的利益和聲譽。這種承包主的利益同企業的經營效益相分離甚至相對立的狀態,導致企業主對船舶直接管理權力的削弱甚至於喪失。民生公司自建立伊始,便在它的第一條船上實行公司統制下的單船經理制,取代了買辦承包。單船經理制是每船設一經理,對內代表公司對本船的領導,對外代表公司全權處理本船的對外事務。全船職工均由公司統一派任,財務收支統一由公司掌握,物料供應由公司統一核發,全船技術、行政由公司統一授權歸船長、經理指揮。這一變革,其意義遠不止於其本身帶來的管理效果,而在於它突破封建買辦制度的束縛,為此後一系列的革新管理打下基礎。
第二件大事是改善客貨服務,提高運輸質量。民生公司的短航經營,初見成效,同眾多的中外航業公司進行競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並不斷髮展壯大,靠的就是優質服務,匠心經營。當眾多的航業公司,只顧追逐高額利潤,不顧旅客利益,以至運輸質量低劣,民生公司則注意在提高運輸質量上下功夫。民生公司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