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解釋從非存在到存在的轉變。 不過,這是關於自由的課題,承認自由紮根於非存在或者“無”之中,就意味著承認自由的非理性的奧秘。這可能只體現在精神體驗的象徵性的描述之中。 關於非存在性的、前存在性的自由,不可能形成概念。 我承認,創造的才能是上帝賦予人的,但是人的創造行為滲入的是自由的因素,而不是決定論的世界,或者決定論的上帝。 創造是人對上帝的號召的反應。 提出能否從宗教贖罪的觀點來證明創造之正確的問題,是毫無結果的和荒謬的。 對於贖罪和拯救的事業來說,沒有創造,也能進行,但是對於千年王國來說,人的創造是必須的,只有經過人的創造事業,千年王國才能接近。 新的、完成了的神的啟示,將是人的創造的啟示。 這將是期盼的聖靈時代。 最後,作為神人性宗教的基督教將在這個時代裡實現。 我發現了宗教的而不僅僅是文化的創造的意

244

032自我認識

義,創造不是被論證為正確的,而是自身就是正確的。 更深地說,這是關於上帝對人的創造行為的需要,關於上帝對人的創造的憂慮的勇敢意識。 創造是創造世界的繼續。 繼續和完成世界的創造,這是神人的事業,上帝與人一起的,人與上帝一起的創造。 但是,我清楚地意識到人的創造的深刻悲劇和它在世界的條件下命中註定的不順利。 在《創造的意義》的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意識。 創造的行為原來純粹是指向新的生活、新的存在、新的天空和新的大地,指向改變世界。但是,在凋落的世界條件下,它變得沉重了,吸引力下降,從屬於必然性的定製,它創造的不是新的生命,而是完美性大小不一的文化成果。 創造的成果帶有的不是現實的性質,而是象徵的性質。 創造書籍、交響樂、圖畫、詩、社會觀點。 在創造的高潮和創造的成果之間存在著不協調。 對此我已經說過多次,就不再重複了。 不過,我想防止對我的思想的誤解。我完全不否定文化的創作,完全不否定創作的成果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這是人的道路,人應當經過文化與文明的創造。但是,這是象徵性的創造,它所提供的僅僅是現實改造的徵兆。 現實主義的創造則是世界的改造,這個世界的終結,新的天地的產生。 創造的行為是世界末日論的行為,它引向世界的終結。對創造意義的這種理解是和我對浪漫主義的好感以及對古典主義的厭惡聯絡在一起的。 古典主義可以稱作在創造行為上達到了完美的程度,在這個意義上反對古典主義是荒唐可笑的。但是,作為一定的精神形式的古典主義的錯誤在於,容許在現有的世界條件下,最終的內在完善的可能性。 古典

245

創造的世界。 創造的意義和創造狂喜的體驗132

主義是反對世界末日論的。 浪漫主義的真理——當然在其中也有很多謬誤——在於它關於最終的完美之不足的意識,在於它趨向無限的東西,也就是超越限制的趨向。 在這個世界中,創造的作品的完善性只可能是象徵性的,也就是說,它只是在另一個世界,在另一種存在與超存在的前景中的另一種完善的標誌。真正的目的在於現實性自身物件徵的勝利。不過,需要了解這個思想的複雜性。 這種意識會錯把象徵認作現實,這是它的複雜性和有限性。 象徵主義的意識高於這種天真的現實主義意識,就在於它開啟了通向真正的現實性的道路。 在有條件的象徵的世界裡,天真的現實主義意識是被束縛的。我對浪漫主義的態度一直是雙重化的。從一方面說,比起古典主義來,我公開地比較偏好於浪漫主義,我反對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西方對於浪漫主義的反動。 但是,從另一方面說,浪漫主義的很多東西我是厭惡的,我在浪漫主義者身上看到很多虛偽性。 浪漫主義者的真理在於不滿意這個世界的有止境性和束縛性,在於努力越出理性結構之外。然而,真理的道路是從樸素的現實主義(有時這是古典主義所採用的形式)出發,經過象徵主義走向真正的現實主義。 我的命題是:從文化成果的象徵主義創造走向改造生活的現實主義創造、新的天地的現實主義創造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在這個意義上,創造是世界的終結。 在俄羅斯作家、境外的藝術家、果戈裡、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裡,都尖銳地提出了這個課題。 尼采、易卜生、象徵主義者們同樣接近了這個課題。我知道,提出這一課題可能產生奇怪要求的印象。從完美作品的創造轉向完美生活的創造是否可能呢?創造不需

246

232自我認識

要作為道德完美性那樣地瞭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