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壓境,他們惟恐遭滅頂之災,個個如鞋底抹油,溜得極快。繼四野第15兵團一部在上高撲空後,第12兵團也只在九嶺打擊了敵第126 軍第3po 師,並經九嶺進佔古巷、平江。18日,測陽守敵逃走,羅舜初率第40軍於19日進佔瀏陽。陳賡的第4 兵團,從7 月11日至17日,先後佔領了峽江、分宜、安福、吉水、新餘、吉安、宜春等城。
湘贛戰役歷時20天,殲敵僅兩個團,斃俘敵4600餘人,先後解放了贛西、湘東之奉新、高安、平江、宜豐等20餘座縣城。
遠在北平運籌帷幄的毛澤東,根據全國戰局及四野前一階段作戰的經驗教訓,還在湘贛戰役接近尾聲時,他就致電林彪等,指出“白匪本錢小,極機靈,非萬不得已決不會和我決戰”。毛澤東認為,“白崇禧準備和我作戰之地點不外湘南、廣西、雲南三地,而以廣西的可能性為最大。但你們第一步應準備在湘南即衡州以南和他作戰,第二步準備在廣西作戰,第三步在雲南作戰”。毛澤東給林彪的電報明確指出:“和白部作戰方法,無論在茶陵在衡州以南什麼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處,均不要採取近距離包圍迂迴方法,而應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方法,方能佔據主動,即完全不理白部的臨時部署而遠遠地超過他,佔領他的後方,迫其最後不得不和我作戰。”
林彪細細品味著毛澤東的一系列電文,其精闢分析和論述令他折服。回顧宜沙、湘贛兩戰,未達預期目的的主要原因,還在於沒有從實際物件出發,沿襲了過去的老戰法。而按照毛澤東的電令,則要不顧敵人的任何部署,以主力大膽地從敵人的兩翼迂迴到深遠後方,斷其退路,求得在敵縱深合圍而予以殲滅。其次,是四野主力初到南方,不熟悉水網稻田地及山地作戰的特點,而且多不習慣南方氣候水土,指戰員大多沒有配發蚊帳、雨具,病員增多,戰鬥力大減。想到這裡,他對鄧子恢等人說:“報告軍委、毛主席,請求主力轉人休整,以利再戰。”
毛澤東很快批准了林彪等的請示報告,並致電慰問:“盛暑行軍,病員大增,極為懸念。”
8 月1 日,四野主力轉人休整。所屬第12、13、15、4 兵團,分別集結於長沙、常德、南昌、吉安及其周圍地區。部隊在休整過程中,從上到下總結了宜沙、湘贛作戰中的經驗教訓,根據山地水網稻田地作戰特點,進行了適應性訓練。“政治工作專家”羅榮桓,在四野創造了堅實的傳統基礎,部隊開展了“兵強馬壯”運動,其中心內容是治病、防病和增強指戰員的體質,方法是發動群眾,發揚民主,開展批評。休整,不僅使四野主力部隊恢復了體力,更重要的是領會了最高統帥的戰略戰術思想,這就為以後的作戰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
31.湘江兩岸風急雲湧。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毛澤東覆電祝賀
1949年7 月,中南海豐澤園。
由於籌備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也由於要經常會見各民主黨派的代表,離城太遠,多有不便,毛澤東便於6 月從香山雙清別墅搬進了中南海豐澤園。
雖然四野在華中進展不大,宜沙、湘贛兩戰未達目的,但劉鄧大軍、陳粟大軍及彭大將軍等方面,仍是捷報頻傳。更令毛澤東興奮的是,他的家鄉湖南,程潛、陳明仁兩將軍將發動起義,這不僅使中南軍事形勢有一個重大改觀,而且無疑是對國民黨反動政權的重重一擊,其政治意義尤為深遠。
對爭取長沙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早有籌劃。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還是林彪,對此都是極為重視的。
早在4 月,毛澤東就委託民主人上章土到轉達對程潛走和平道路的期望。為此,章士釗親筆寫信給程潛。在信中,章士釗讚揚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傑出領袖,殷切期望程潛深明大義,當機立斷,毅然發動起義。章士釗還請程潛轉告陳明仁,中共是既往不咎的,決不會追究他在四平與林彪東北民主聯軍苦戰一事。章士釗在信中還直接引述了毛澤東當面對章說的話:“當日,陳明仁是坐在他們的船上,各劃各的船,都想劃贏,各為其主嘛!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會諒解,只要他站過來就行了,我們還要重用他。”
5 月,周恩來電話指示在北平工作的李明瀕赴武漢參與和平解放湖南的工作。
6 月2 日,周恩來又致電在香港的喬冠華:“爭取程潛。李默庵、陳明仁站在我們方面反美反蔣反桂極為必要。請你們認真進行此項工作。如有可能,應與程潛或李默庵建立電臺聯絡。”隨後,他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