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隋唐兩朝志傳 作者:丁格

宋正本為納言,孔德紹為內史詩郎,凌敬為祭酒,劉黑闥、尚雅賢為總管,妻弟曹旦為護軍將軍,其餘悉加官爵。樂壽軍民無不欣躍。

次日,於正殿受朝賀之札,建德曰:“孤本無才,為眾所推,以至今日。卿等宜竭力為國,以定天下。”凌敬曰:“願肝膽塗地,以報相知之恩。”建德曰:“居此大位,將何策以守之?”敬曰:“方今英雄並起,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須得高明遠見之士以輔大王,夏國自定也。”建德曰:“孤欲舉兵征討化及,此事賴子肅為之。”敬曰:“某駑鈍不才,恐負倚托之重。願薦一人以輔大王。”建德問是誰,敬曰:“此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在隋封為太僕,後被佞臣所譖,退隱於田野,實有將相之才。乃淮東人也,姓揚名義臣,速召用,可以為助。”建德大悅,曰:“汝若不說,幾乎忘了此人。孤昔與之相持數陣,已知其為棟樑。孤觀此人用兵,天下少有及者,汝當與孤以禮聘之。”凌敬欣然領命,辭別建德而去。

卻說楊義臣自大業七年在山東一路收復賊盜,入朝上表,被奸臣所譖,奪還印綬。見隋祚將絕,恐禍臨己,遂變姓名,隱於濮州雷夏澤中。日與漁樵往來共樂,夜則手不釋卷。每觀至楚月,喟然嘆曰:“異哉,昭王之為人也!”侍童在側,請問其詳。義臣曰:“昔楚國昭王與吳戰,兵敗,失去踦履,已走三十步矣。昭王勒馬復回,取其失履。左右怪而問曰:‘追兵至近,大王何故獨回?’昭王曰:‘吾豈惜一履?特因此履與我同出之久,必欲取以同回,全其義也。’吾雖不比古人,然觀此,輒動故舊之思。宇文士及是化及之弟也,與吾交契甚厚,今日化及妄行弒逆,僭稱許帝,此人庸闇,非撥亂之主,天下合兵討之,其敗必矣。士及被其連罪,吾不忍見其罹禍矣。

故人遇禍而不之顧,亦猶昭王之棄弊履也。”侍童曰“何能救之?”義臣曰:“吾有一計,教彼行之,必全身遠害。”

次日,義臣遣人齎一瓦罐,親筆封記,徑投魏縣來,送與士及。士及接見,大悅曰:“吾正想兄,久不相見,不知今在何處?”隨引進,入書齋,逼去左右,問曰:“太僕事體若何?”其人答曰:“自從彼讒之後,變改姓名,濮中雷夏澤中漁樵為樂。”士及曰:“曾有書否?”答曰:“無書,只有此物為信。”士及開視之,其中止有二棗,並一糖龜。士及反覆不解其意,忽見屏後轉出一佳人,闌姿蕙質,真國色也。視之,乃是士及同母親妹,名曰淑姬。年方一十七歲,猶未適人。向前低聲:“請問哥哥,此是何人所送?”士及曰:“此吾舊友、前隋太僕楊義臣送也。此人深通兵法,善曉天文,後被奸臣所譖,削去兵權,棄官歸隱。今日令人送來一罐,封記甚密。罐內只有紅棗、糖龜二物。吾察其情,不識來意,正此猶豫不決。”淑姬曰:“此物有何難省,只是勸兄早早歸唐,庶脫弒逆之禍。”士及大喜,曰:“汝言之當,吾意已決。急與婦妾人等收拾,俱作男子裝扮,明日早行,勿使人知。”一面打發來人回去,拜覆楊兄,謹當受教。其人去訖。

次日進見化及,奏曰:“今聞唐主李淵命秦王世民領兵會合征伐,未審諸侯從其計否。今臣欲帶一二家童,假裝避兵,前去探聽虛實,數日便回。”化及曰:“汝有此心報國,勿令洩露其事。”士及回至家內,帶領數人出離了魏縣,直奔長安而去。原來士及與唐主有一面之交,數日得到長安,人報唐主,即下手詔召之。士及一見如舊,敘其間闊,即將其妹淑姬進與唐主。唐主大喜,納之為妃,封士及為上儀、同三司軍事。當日使者回見義臣,言士及依命投唐,將妹淑姬進獻,唐主納之為妃。義臣喜曰:“吾友得其所矣。”使者曰:“吾在途中,聽聞竇建德自立為夏帝,今遣凌敬來聘太僕,未知是否?”義臣曰:“建德是吾殺不死之賊,安從彼哉?且吾變了姓名,豈知來此?”使者曰:“只恐有人教在此來。”且看凌敬來意如何?

總批:建德欲征討化及,凌敬以楊義臣為薦,可謂有知人之明。義臣恐禍連士及,遣人以早早歸唐為勸,可謂有故舊之誼。變姓名而隱澤中,太僕之高也;察罐物而識來意,其淑姬之智乎?

隋唐兩朝志傳

第二十三回 凌敬義說楊義臣

卻說凌敬起行,不一日到了濮州,先投客店安歇,次日整衣冠來見義臣。先於鄰近訪問,土人答曰:“此去離城五里雷夏澤中,前有一人,不知姓名,自言姓張,人只呼為張公,今在澤畔釣魚為樂。”敬曰:“此必義臣也,但此人不得見面,如何是好。”即邀土人引路,稱為遠客,因與徑入。遙觀雷夏景物,茂盛不已,果然山不在高而清,水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