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忽然講起和來了,李、黃深感失望,不得不研討下步的行動計劃。他們預料到,如果沈、陸講和成功,那麼廣西仍是三分之局,說不定陸、沈還合謀他們。為了避免這種局面出現,兩人決定乘其和議未成之時,分個進行討伐。在該先討伐誰的問題上,他們又有些犯難了。從情理上講,沈鴻英人品很差,對他加以討伐,一定大快人心。但對陸榮廷則有些為難了,一是他對李宗仁還是很友好的。二是他本人統治廣西十年,雖無功可言,但也無大過。廣西的一般人士對他尚無多大惡感。但從戰略上考慮,則又必須先討伐池。因陸榮廷在桂林被困三月,已氣息奄奄,後方空虛,部隊解體,可趁其虛一擊而倒之。那麼三分廣西,李、黃就已佔二,這樣,再來對付沈鴻英就是很容易的事了。但如果捨棄陸榮廷而討伐沈鴻英,後果則不堪設想。因為沈鴻英的力量此時正如日中天,不能輕易打敗他。而且討伐沈鴻英無異於替陸榮廷解圍。即使能將沈軍消滅,自己的犧牲也一定很大,陸榮廷反而可以收拾殘部而漁利。最後還是決定。先對付陸榮廷。至此,三派的爭奪開始全面公開化。
1925年5月23日,李宗仁發出通電,請陸榮延下野,陸榮廷深感震驚和意外,倉促應戰。李、黃聯軍從水陸兩路向邕寧所屬地區分進合擊。六月二十五日,李宗仁指揮的左翼軍兵不血刃即佔領南寧。由白崇禧指揮的右翼軍於掃蕩賓陽、遷江、上林之敵後,即向左迴旋向武鳴進擊,也未遭遇激烈抵抗,兩軍會師南寧。陸榮廷見大勢已去,於是通電下野赴滬,結束了在廣西的十餘年統治。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後,李、黃又聯合肅清了陸系的殘兵敗將韓綵鳳、蒙仁潛、陸福祥等。陸榮廷在檢十餘年的經營,至此被連根拔起。廣西形成了李、黃與沈鴻英兩雄對峙的局面,最後的決戰來臨了。
正當李宗仁和黃紹竑開始著手準備消滅沈鴻英的時候,沒想到他卻以巡視為由先出兵了,形勢緊迫。而這時唐繼堯又要率兵經廣西到廣東任副元帥一職。黃紹竑白崇禧兩人緊急提出了一個方案,以摧毀沈鴻英老剿為第一要務。而沈之剿在賀縣、八步一帶,他要南下必取梧州,所以黃紹竑、白崇禧擬定,以梧州為軸心,分一路自信都攻擊賀縣、八步,直搗沈軍根據地;另一路集中江口,自蒙江、平南向蒙山北上,攻擊平樂、荔浦,進窺桂林。至於大河上游,只留少數兵力,固守桂平和南寧。
李宗仁聽後,立即表示反對,象這樣做必敗無疑。他認為,沈鴻英目的不在奪取梧州,而重在大河中游科學的判斷問題,依賴於“實體性”、“因果性”等知性的12,志在腰斬我軍,使我們首尾不能相顧。不料黃紹竑性情急躁,無心聽進李宗仁的意見,他認為重新佈置已來不及,而且他還急著要回梧州指揮出發。李宗仁一看勸他不著,忙勸白崇禧稍留後,因白崇禧到平南路程較近,可緩一會。李宗仁平心靜氣地分析了沈鴻英匆忙出兵的原因,然後指出沈鴻英的主力必在柳江一帶,意在南下桂平,截斷大河,使我首尾不能相顧,他便可左右開弓,借重東來的唐繼堯軍的聲勢,以疾風掃落葉的姿態,肅清大河上游,在滇軍入境之前,便可將我軍殘部悉數收編。然後順流東下,不只可以佔領梧州,甚至可以分兵直下廣東,報粵軍的舊怨。所以我軍應付的策略,在於迅速捕捉其主力加以殲滅,而不在爭一城、奪一地。我們如漢以搗沈氏的老剿為功,而聽任其主力入據大河,則我輩危亡立見。最後李宗仁強調說,值此千鈞一髮之際,我們的戰略不容有絲毫的錯誤,否則前功盡棄。然後,李宗仁主張立即修改作戰計劃重新部署,將軍隊分成三路禦敵,使得首尾易於兼顧。得手之後,再會師進攻桂林,這樣可防止沈、唐兩軍合流,實為至上之策。白崇禧聽後不禁擊掌贊同,說現在事不宜遲,我立刻通知黃紹竑。
1926年1月30日李、黃聯軍分三路分別向賀縣、柳州、平樂三個目標同時出擊。形勢果如李宗仁所料,白崇禧率第三路軍剛到武宣,即碰上沈軍主力鄧瑞徵、鄧佑文兩師約一萬人左右,而白軍只有二百多人,外加地方軍四百多人。白崇禧立即遭到圍攻,差點成為俘虜,好在沈軍只圍不而攻,白崇禧得以巧計固守以待援軍的到來。不久李宗仁、鍾祖培兩營趕到,將敵趕回柳州城。這時李、白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只派李石愚縱隊銜尾佯攻柳州,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而將主力東調,直奔桂林南鄉。這時第一路和第二路軍亦已分別拿下賀縣、蒙山。沈軍驚耗頻傳。不數日,忽聞李、白軍逼近桂林,沈鴻英初聞不相信,於是又派人“再探”,還是不信。“三探”之後證實了,李、白軍離桂林只有三十里,且來勢迅猛。沈鴻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