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2 / 4)

,絕對沒有生命或者徹底罷官的危險。就像最近的李沆、寇準,他們兩人就不止一次地對抗過趙恆,而且基本都贏了。

但王旦不是這樣,就從這時起,他的生命變成了一個悲劇。他的原則是不管皇帝做什麼,他都全力以赴地配合,同時再盡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挽回損失,穩定天下和朝局。這是個悲天憫人的人,註定了筋疲力盡,傷心傷神地死去。

但趙恆顧不到這些,從這一天起,他變得有點恍惚,經常一個人散步、思索,而且長時間地到秘閣(皇家圖書館)裡翻閱古老的典籍。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偶遇秘閣直學士杜鎬,這是一位公認的博學且正直的宿儒。

趙恆突然問:“‘河出圖、洛出書’,真有其事?”

杜鎬不明所以,但是他看到了皇帝苦惱的表情。於是他決定“待君以誠”,說實話:“假的。是上古聖人為了教化天下,才假借這些神怪的事,讓百姓們相信。”

本來嘛,誰能相信一匹馬從黃河裡跳出來,背上馱著上帝賜給伏羲氏的圖案,讓他創造出八卦?再由一隻靈龜從洛水裡浮上來,把刻著紅色紋理文字的“天書”交給大禹,要他寫成《尚書·洪範九幬》的?

不過是比喻,不過是騙局。

但是杜鎬發現,皇帝的臉色瞬間就開朗了,顯然某個難題已經解開。那天晚上,他目送著真宗皇帝步履輕盈地離開,絕對沒法想象,大宋帝國從此就將陷入徹底的瘋狂迷亂之中。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由於他剛剛所說出來的那句實話這該死的誠實。

誠實和欺詐,到底哪個才更有益於這個世間呢?

王旦,字子明,河北大名府人,官宦世家出身。但步入政界,卻是自己憑本事考上的進士。那一科里人才濟濟,李沆、寇準、張詠都是他的同年。他的年歲要比寇準大些,卻比李沆整整小了十年。這樣的差距,再加上他沉穩謹慎,不像寇準那樣鋒芒畢露,所以他的輝煌時光註定了要比前面那三人晚一些。

但晚成熟的稻子,結穗更飽滿,世所公認,他是有宋一代屈指可數的名相。

可那是結論,身在其中的人沒法預先知道自己的命運。這時好日子已經來了,畢士安死、寇準被逐,他已經是帝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相,可是他卻非常不快樂,是因為他的副手王欽若跟他說的那些悄悄話。

皇上要假借祥瑞,封禪天下了,而且要他配合著弄虛作假他答應還是不答應呢?國家的利益、君王的喜好,還有他個人的名節,哪個更重要,要怎樣取捨?!

憂心忡忡,但還得堅持工作。就這樣,那個時刻終於還是到來了,他無可避免地和皇帝單獨相處。看著皇帝溫和微笑的臉,他的心是不是也掙扎過呢?難道真的要違心奉承,百依百順,才能算是帝國的忠臣?但是出乎意料,皇帝沒跟他提任何“祥瑞”、“封禪”的事,居然是請他喝酒。酒席之間,兩人談得非常隨便,非常融洽,直到臨走,皇帝還令人取來一樽美酒,親手遞給了他,意味深長地說:“此酒味道極美,您帶回家去,與妻兒老小一起享用吧。”

君王賜,不敢辭。王旦只能手捧美酒把家還。到家之後,他才發現,裡面根本就不是酒,而是滿滿一尊珍珠。皇帝的話在耳邊響起:“與妻兒老小一起享用。”

是許諾,也是威脅,家族富貴一念之間,失寵墜落也不過就一念之間。

但李沆的聲音卻穿越時空,從三年多前回放到他的耳邊。那首先是他本人的一句哀嘆:“什麼時候天下才能太平,讓我們這些人悠閒自在些啊!”

當時與契丹、党項的戰爭連綿不斷,弄得宋朝的宰相、樞密們焦頭爛額。可李沆卻微笑著說:“有點麻煩事也不錯,太平安了就會懈怠,將來沒有了戰爭,你會懷念這時的。因為朝廷就會出別的亂子。”

李沆,死了已經近三年的李沆,說過了這句話之後,就開始變本加厲地把各地受災、盜匪、混亂等事情上報,讓趙恆簡直惶惶不可終日。記得他本人還曾經反對過,但李沆卻就此說出了他的“聖相讖語”中最大的那句預言。

“聖相讖語”之一:“皇上正當盛年,應該讓他了解治國的煩難。要不然,他不是被聲色犬馬所迷,就是要大蓋宮殿,或者求神拜佛去了。我老了,這些怕是看不到了,可是你要小心,將來這些都會落到你的頭上!”

果不其然,被李沆說中了。現在這些晶瑩溫潤的珍珠在燭光下熠熠生輝,可是要用怎樣的代價才能得到它?從心底裡不想要,但是他敢嗎?或者說,他的心靈能容忍他違背至高無上的皇帝的意願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