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下來了,叫“忠愍”。查一下諡法,忠,危身奉上曰忠。這很好,也很貼切,寇準從來沒有顧忌過自身的安危,事君以忠,更加事國以忠。但是“愍”呢?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傦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悲傷曰愍。
這都是哪兒跟哪兒?對比一下馮拯的“文懿”,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溫柔聖善曰懿。高下對比,一目瞭然,所以後代稱呼寇準時從來不叫什麼“忠愍”公,而是一律叫他“寇萊公”。
萊,是萊國公,那是他生前的封號。
寇準的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他的名字再次閃現在歷史長河中,那是在11年之後,仁宗陛下偶然想起了他,才恢復了他的太子太傅銜,贈中書令,復萊國公,可“忠愍”的諡號不變。
回到這時的公元1023年,死的寇準被開封城拒之門外,可另一個人卻再次活著走了進去,重新幹起了老本行——帝國宰相。讓人羨慕?還是讓人嫉妒?都不會,這只是讓人們看到了劉娥的另一面,除了驚人的冷酷之外,她還有著絕頂的聰明,她懂得在什麼時候、把什麼人擠幹榨盡,並且還能借此安定人心。
王欽若,溫暖貼心王愛卿再次回到京城。老本行很順手,只是稍微遺憾了些,不是首相,是參知政事。接替馮拯的人是天聖第一功臣王曾。
第六章 三國少年說
王欽若的獨特,在於他是宋朝當時獨一無二的人才加奴才的絕妙型大臣。他博聞強記,才幹卓著,幾十年的執政功力,徹底爐火純青了。並且妙就妙在他無條件地服從,是條真正的變色龍,你是明君他就是賢臣,你是昏君他就是奸宦,一切都跟著領導走。
這樣的人正是劉娥現在所急需的,帝國的一切過往都藏在王欽若的腦子裡,要他的才幹,卻在他的頭頂上壓著王曾,讓他沒法再興風作浪,只有老實幹活。並且王曾,還有曹利用他們也別想好,劉娥給他們也準備了一份大禮。原知開封府尹魯宗道也提升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成了他們的同事。
這讓王曾們也頭暈,多年的老同事了,實在有點怕,魯魚頭之前是真宗朝裡有名的諫官,根據太祖武德皇帝定下的規矩,他的任務就是隨時隨地口吐蓮花教訓朝廷裡的大臣,其火力之猛有時都誤傷到皇上,可趙恆也沒辦法,因為氣歸氣,人家有理,皇帝也只好在辦公室裡簽字留念。
一座屏風上有趙恆的手書“魯直”二字。
這樣一條完整的食物鏈就已經做成,從小皇帝開始,依次是有事詢問王欽若——經過王曾的考查——經過曹利用審視——如果一切正常,最後再由魯宗道挨個狠狠瞪一眼,看他們是否心虛有愧,再沒事,好,可以頒佈命令,簽發執行了。
以上看看,是不是天衣無縫了呢?不,仍然不行,劉娥繼續審視周圍的世界,還是覺得不夠滿意。
問題不在魯宗道身上,此人不必別人制約,孔夫子的目光穿越千年射在他的身上,他比誰都會自我反省。劉娥擔心的是小皇帝趙禎。
這個孩子總和王欽若泡在一起,不會變成趙恆第二吧?劉娥想起了四川老家的一句俗話——大戶人家慣騾馬,小戶人家慣娃娃。看來得加強兒子的教育了。
這時要回顧一下趙禎當太子時的學習生涯。他的教室叫“資善堂”,位於皇宮的東部,是太子府東宮的附屬建築。那是一個叫學者著迷的地方,寬敞幽靜,肅穆雅緻,滿院都栽著蔥鬱的林木,幽深的宮殿裡擺放著一排排高大的書櫥,理想得非常超現實。
趙禎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他的師傅都是當時宋朝學識最淵博,品德最高潔的宿儒。代表人物有四位,依次是馮元、崔遵度、張士遜、孫姡А�
其中張士遜以後是仁宗朝的宰相,他的事後面再說;崔遵度只教了一年,就去世了,影響有限;真正重要的是馮元和孫姡АK飱',這是位三朝元老了,在趙光義時期,他只是位國子監的講學,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被皇帝注意。
趙光義去視察,正遇上當時未滿20歲的孫姡г誚病渡惺欏罰�諢實勖媲八�趵矸置骱斂磺映。�怨庖辶��圃蓿�背〈陀杷�迤飯俜��
此後在真宗朝裡,他建立起了學府領袖的聲望。他憑的不光是才學,學無止境,在這一點上誰也沒法宣稱自己冠蓋古今,孫姡�錳煜戮囪齙氖撬�鈉返隆U院惆萆瘢�諼⑷醯姆炊隕�興飱'的聲音最響亮,在經典的“將以欺上天,則上天不可欺;將以愚下民,則下民不可愚;將以惑後世,則後世必不信。”之外,他更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