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2 / 4)

生下的竟然是宋氏皇廷盼望了N年的皇子。但是別高興,侍女是奴隸,奴隸沒功勞,她的兒子馬上就被主人劉娥抱走,之後徹底隔離,永不相見。趙禎此前23年的生命裡,這位李氏夫人不僅沒法走近兒子半步,而且在趙恆死後,她還被劉娥趕出宮去,去給趙恆守墳。

至於她的名位,直到死之前,仍然只是“順容”,與嬪妃差了十萬八千里。這個“宸妃”的名號,說白了就像是男人們死了之後的廟號、諡號那樣,算是臨別禮物吧。那麼現在就有一個問題。

請問這件事真的隱秘嗎?說不隱秘,為何以皇帝之尊,趙禎長大到了23歲,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如果說隱秘,那麼為何李氏剛在宮中去世,外面的呂夷簡立即就知道了?

要知道呂夷簡不是他伯父呂蒙正,他新當的宰相,應該沒有那麼多的宮中眼線。而且就算有,這種超重量級別的隱秘,也別想傳得出去。並且那是23年前的隱秘了,得有什麼歲數的眼線才記得住,說得清呢?

第十三章 呂夷簡做到了

怎麼做到的?是他太神奇了,仁宗朝的第一權相從開始起步時就與眾不同?還是說,這根本就不是個秘密,天下盡人皆知,但誰都不去動。只有他這個傻大膽去突然扛刀?

歷史證明是後者。富貴險中求,人人都不敢去動的東西,那裡面才隱藏著人人都可望而不可即的榮譽。呂夷簡之所以能成為呂夷簡,其間絕沒有半點的僥倖。

但這時他一樣得為小人撓頭,就是羅崇勳。小人是什麼人呢?就是個鼠目寸光的蠢物,只看見了眼前的好處,玩了命地固守,一點都不在乎以後的日子還要不要活。具體到羅小人,就是他真的把劉太后當成了唐朝的武太后,劉娥已經60多歲了,還真以為她能像武則天那樣60多歲登基,到80多歲才死!

所以才逼著呂夷簡撕破了臉,說出“異日必有受其罪者”,那會是誰?異日到來,即是趙禎親政之日,那時劉太后肯定死了,看誰還能罩著你們!這句話立即起效,威逼有時就是比利誘管用,羅崇勳火速趕回宮裡,這回時間不長,太后懿旨傳出。

——一切都按宰相的意思辦。

呂夷簡長出了口氣,籲―――終於搞定了。看來男人和女人之間就是不好溝通,得需要一個超級優秀的半導體才成!

之後的事情就變成了皇家出殯演示流程。李氏以皇太后服色入殮,棺內注滿水銀,靈車由西華門出,宮中從三月初一日起發哀成服,皇帝和劉太后一體服喪。宮外輟朝三日,普天同祭。到了初四日,追封李氏三代,十四日入葬時,再輟朝三日,直到這時,一切才算告一段落。

這期間帝國首相呂夷簡是真正出頭露面的人。原因是皇帝太“小”,並且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他摻和進來;劉太后嘛,現在天大地大唯她最大,中原大地上誰的葬禮才能請得動她?於是人人都滿懷敬意地看著呂大首相端莊肅穆,一臉誠敬地主持發喪禮儀,把真正的皇太后送走。五體投地地佩服吧?這才是真正的忠臣,人家做出了誰都知道,可都不敢去做的事!

生於人世,什麼都是交易。忠心也有價錢,呂夷簡心裡有桿秤,他知道,自己後半生的榮華富貴已經就此確定,並且顛撲不破,誰都沒法動搖!

終於把自己的(情敵?下屬?合作伙伴?)給熬死了,劉娥的心情是怎樣的?突然放鬆,再沒了危機感,無論如何她都是皇帝還活著的唯一的娘了?還是說,她也難免心有愧疚?人,做事最好別太殘忍。

60多歲的熬死了40多歲的,這中間的差距只能在於她們的心情。一個位於人世之巔,呼風喚雨隨心所欲;另一個卻寂寞冷清,默默地陪伴著死了的“丈夫”,再痴痴地凝望著遠隔無數宮牆的兒子那是怎樣的人生!

這是作孽,隔斷人世間最至親的母子之愛,是一定會有報應的。天道好還,劉娥的噩運馬上就到來了。

李氏二月末死,八月間宋朝的皇宮內院突然發生火災。當天晚上,大火直接從大內的重中之重——寢宮燒起,熊熊烈焰,瞬間就把劉娥和趙禎的住所吞噬。史書記載,多虧一個叫王守規的小黃門內侍及時發現,把他們母子從寢宮後門扶到了後苑中,再躲進了延福宮,才倖免於難。天亮時回望來路,只見一片焦炭,滿目灰燼,燒得片瓦不存。

崇德、長春、滋福、會慶、崇徽、天和、承明、延慶等八座大殿,都變作了一片白地。災後計點損失,相當的慘重,連趙禎登基時的受命冊寶都燒燬了,但慘中之慘,還是集中到了太后陛下劉娥的身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