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2 / 4)

有宋以來,一百七十多年裡,就從來沒有過什麼軍隊。

軍隊不是在京城,就是在邊疆,尤其這時天下二十三路分為四道,各道獨自為政,在這一大堆制約之後,這位新鮮出爐的大元帥手裡能有什麼呢?

我們再次回到開封城。

做完上面這些事情之後的第二天,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殺到開封城下,來人不是完顏宗翰的西路軍,而是完顏宗望的東路軍。

二太子的動力大,每次都能跑第一。

金軍臨城,趙桓坐不住了,他帶著全體宰執人員走上城頭,一來觀敵掠陣,二來鼓舞士氣。大人物出鏡,效果真是非同凡響,城牆上的守軍、助戰的百姓都沸騰了,他們拿起武器衝向了皇帝身邊的首相唐恪。就是這個敗類下令天下兵馬不許勤王,讓堂堂京城變成了孤島。

宰了他!

軍民的反應嚇壞了趙桓等人。主角唐恪反應迅速,他拉過來一匹馬,以高齡文官罕見的敏捷動作跳上馬背,衝下城頭,消失在廣闊的京城街道里。

每個人都明白,唐恪的末日到了,首相必須換人。趙桓任命何慄為首相,由他和同知樞密院事孫傅一起想法子守城。

趙桓萬萬沒料到,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料到,從沒做對一件事的他作出了這一輩子最大的錯誤決定。歷史證明,他錯到死了。

當時,這個決定怎麼看怎麼正確,因為何慄、孫傅是血統最純正的宋朝文官,尤其是孫傅,身為文官大統領、樞密院首長,他升官的理念是從趙光義就開始的“以文統武”。

戰事危急,火燒眉毛,兩人各自使出了獨門絕招來應對。

何慄每天大開房門,屋裡酒盈樽、書滿架,案上放著沏好的新茶。何首相紅袖添香,意態瀟灑,佳詞妙句不斷地從他嘴裡蹦出來。

高,名士風範!有人這樣讚歎。

滾!人家這是戰爭高人好吧,師承東晉高手謝安的安閒風度。越是危急時刻,越要表現出輕鬆雅緻,這樣可以安定軍心,文盲!

有人這樣註解。

相比之下,孫傅更加具體精到些。何慄是首相,可以從意識形態上做文章。他是軍方大佬,必須得拿出具體方案來。怎麼搞呢?他習慣性地翻閱文章,突然,神蹟出現,宋朝列祖列宗真是失德,一首丘浚的《感事詩》出現在他眼前。裡邊有這樣一句話:“郭京、楊適、劉無忌,盡在東南臥白雲。”

臥白雲的都是神仙,是宋朝漢人的神仙。而在宋朝,從趙光義開始,到趙恆發揚光大,幾乎每件國朝重事都能和道士、神仙沾上邊兒。

就連燭光斧影之夜,趙匡胤死的時候,都有道士的影子出現過。

現在,異族入侵,這樣的生死大事,怎麼能把神仙排除在外呢?孫傅感覺自己之所以在這種時候看到這首詩,本身就是神仙的暗示。看詩體,這是感事詩,是敘事型的,裡面提到的神仙必定真有其人。那麼找!

即日起,開封城大街小巷的顯眼處,都貼上了尋神仙啟事。上面寫著:神仙,男,相貌不知,體態不詳,職業不定,近期以郭京、楊適、劉無忌等名字出現,有知情者歡迎舉報,有重賞。同時,熱烈盼望神仙們大白天下凡。

孫傅等人正忙著,城外邊更加混亂了。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忙著圍城,當然,還是圍不住。以他五萬多的軍力,去圍周長八十多里的開封城,就算士兵單排列隊手拉手,也不見得能圍住。

此時,宋朝的勤王軍隊正在逼近。

第一個行動的是南道都總管張叔夜。這個人在中國非常知名,只要是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是他招降了水泊梁山好漢。

他是正義的化身。

在中國歷史中,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他是宋朝國破家亡時僅存的一文一武兩忠臣之一。張叔夜,字稽仲,河南開封人,生於公元1065年,時年六十一歲。他是仁宗朝早期宰執張耆的曾孫。他的出身很顯赫,生平很壓抑,因為他與蔡京作對。

在六賊倒臺之前,他被貶得最慘的時候,有過和林沖同樣的遭遇,去西安州看守草料場,後來勉強做了州官。在金軍第二次南侵時,他被委任為南道都總管。這個頭銜從天而降,別人或許看到了一方諸侯藩鎮的潛力,可張叔夜只看到了責任。

种師道要他勤王,他立即帶兵殺出去;唐恪要他回去,他就回去;趙桓下令要他再次勤王,他沒有遲疑,第一時間出兵。

他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張伯奮、張仲熊,率領三萬人上路了。他這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