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已經錯過了好時機,金國東路軍已經包圍了開封城,西路軍也在迅速逼近,他想勤王,先得衝破金軍的層層防線。好在他的駐地是鄧州,離開封城很近。
就這樣,他在尉氏(今河南尉氏)與金軍相遇。激戰開始,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在遙遠的城牆之外展開了。張叔夜是宋人一片垂死醜態中唯一的亮點。他從人生起步時,就沒有畏懼過女真人。當天,他衝破金軍封鎖,順利到達開封城下。
張叔夜來了,全城士氣大振。他很冷靜,在與趙桓單獨談話時,他說戰況危急,不如效仿唐明皇避難,暫時離開開封,先去襄陽,再去雍州(今陝甘寧青一帶)。那裡是西軍的大本營,是宋朝最強的據點。無論如何,在那裡會更加安全。
趙桓心動了,可是戰況瞬息萬變,在張叔夜勤王成功、抵達開封之後,噩耗傳來了,東道都總管胡直孺入衛京師的路上,在拱州(今河南睢縣)與金軍交戰,失利被俘,被金人拉到開封城下示眾。幾乎同時,完顏宗翰的西路軍也殺到了。
軍心動盪,敵軍合圍,趙桓突圍的路被截斷了。
第三章 何至於靖康
一萬個中國人,有一萬個靖康元年。而在這一萬個中國人的心裡,靖康元年的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卻是同一個模樣。
金軍一面倒的優勢,宋軍一頹到底的孱弱。
這似乎是千年以來的鐵證,哪怕再不服氣,也必須得承認。對此,我想說不,因為一切要等查完當年的資料再說。資料裡說,當年閏十一月二日,完顏宗翰的西路軍殺到開封之後,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展開。宋軍並沒龜縮在城裡當鴕鳥,而是不斷地衝出城牆向金軍挑戰。
第一次,金軍攻擊通津門。幾百名宋軍順著繩子滑下城牆,燒燬金軍五個炮架、兩輛攻城用的戰車。
第二次,金軍攻破青城(開封南郊的小城),攻擊朝陽門。宋軍殿前司副都指揮使王宗濋出戰,戰況慘烈,統制官高師旦戰死。
第三次,金軍攻擊南城牆,張叔夜出戰。在深冬雨雪之中,南道兵奮勇激戰,陣斬金軍兩名頭戴金環的將官。逃跑的金軍慌不擇路,自相踐踏,淹死在護城河裡的數以千計。
第四次,宋將範瓊率領一千名士兵出宣化門挑戰金軍,全軍士氣高昂,衝散了城牆下的金軍,進一步追擊。可惜的是人馬踩踏,很多掉進了冰河裡,淹死了五百多人。
這一天是閏十一月二十三日,記住這一天和下面發生的事。
宋軍落進冰河裡,金軍趁勢反攻,將火梯、雲梯、編橋等戰械陸續運到城下,又推來五座裝滿石塊弓箭的對樓,強行攻城。守城的宋軍用撞杆搗毀了三座,然後向另外兩座投擲燃燒的草火。
忙中出錯,他們沒注意到風向突然變了。寒冬季節,而且還在雨雪交加,居然一下子颳起了強烈的南風。他們扔出去的草火順風颳了回來,點燃了城頭上的戰械。
金軍趁勢強攻,瞬間箭如雨下,壓得城頭上的守軍抬不起頭。金軍用填平太原護城河的三層疊床把開封城外的護城河填平了,大批攻城用的武器直抵通津、宣化兩門的城下。
這時距開戰以來已經二十一天了,戰況從來沒有這樣惡劣過。開封危急,最堅定的戰士也開始動搖了。這和信念無關,跟榮譽什麼的更扯不上,這是一個物質的世界,二十一天之後,宋軍的體力達到了極限。
不是因為金軍,而是因為這該死的天氣,還有趙桓的腦子出了問題。
天氣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多少次戰爭都因為它而改變結局,比如李元昊的崛起,遼國在戈壁灘上的失敗,這時的開封城。在金軍合圍之前,天氣是正常的,只是有點冷,這只是陰曆十一月,還不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可在這二十一天裡,狂風咆哮,雨雪交加,每時每刻都折磨著城牆上的守軍。開始還行,保家衛國嘛,男人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冷?可是,不能每天都這麼挺著吧。後來,士兵們凍得全身冰冷,手僵直得握不住武器,有一些體質弱計程車兵直接凍死在城牆上了。
號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富裕的都城計程車兵們,居然落魄到這種地步。這是怎麼造成的呢?如果翻資料,人們無論如何也怪不到趙桓的頭上。因為皇帝陛下時刻出現在士兵中間,他能披甲戴盔登城,把御膳賞賜給士卒;能在泥淖裡騎馬前進,讓人民感動哭泣;能光著腳,不戴帽子,跪在皇宮的天階上,祈禱上蒼不要再下雪了。皇后在後宮裡率領宮女給前線的將士趕製禦寒衣物。
這些加在一起,是多麼感人啊!
可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