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築城點就在銀、宥、夏三州的交界點永樂川(今陝西米脂西北)。
方案出爐之後,徐禧第一時間向種諤微笑,將軍以為如何?
種諤的臉都綠了,沒想到自己千辛萬苦打出來的大好局面,反而成全了這個軍事發燒友!他冷冷地回答,特派員先生,您瞭解永樂川嗎?
什麼意思?徐禧的臉比他冷得還快。大凡高傲的人都敏感,尤其是在急於證明自己的時候。
種諤心裡鬱悶得簡直要爆炸,這還用問嗎?這樣淺顯的問題還需要討論嗎?他沒好氣地回了一句,你選的那個築城點沒有水源。想與西夏對抗,這個城得築多大,裡邊光士兵就要駐紮多少,你讓他們喝什麼?
我自有妙計,你只說聽不聽命令。
不聽。
真不聽?你就不怕我殺了你?
違令是死,築城也是死,與其死在西夏人手裡,還不如死在軍令下。你隨便。
說到這裡,兩人沒法再繼續了,難不成徐禧真的因為這點反對意見就殺了種諤這樣的邊關大將?他想了想,其實殺了也沒大事,宋朝就這規矩,軍人是最沒有地位的公務員。就算殺了也不會抵命,只是很可能耽誤他修建永樂城的計劃。
兩下衡量,還是留下種諤一條賤命吧。把他排除在行動之外,讓他遠遠地生悶氣去。就這樣,種諤走了,鄜延軍換了主人,成了徐禧的隊伍。
宋元豐五年八月時,北宋決定修築永樂城。由徐禧、李舜舉、沈括率領鄜延軍除種諤以外所有大將、4萬步騎,以及禁、廂、蕃各軍8萬,民夫20萬出邊界,至永樂川築城。
每個人都知道,西夏人隨時都會出現。這是紮在西夏人心頭上的一根刺!宋軍全力以赴,30餘萬人只用了40天就造出了“三面阻崖,表裡山河,氣象雄壯”的永樂城。
站在這座城下,徐禧感慨萬千,這是他的計劃,是他的業績。他百分之百地肯定這會是西夏人的噩夢。宋神宗也很激動,他給此城賜名為“銀川寨”。
這時蓋出來的只是主城,還有一系列的附屬設施,比如鄰寨、水寨等都還在施工中。徐禧留下了曲珍、景思宜兩人繼續幹,他和沈括帶著一大批高官回了米脂。
他們剛走,西夏人就來了。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西夏人會容忍宋朝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蓋了這麼大一座城,連續施工40多天了才有反應?說來這真是個冷幽默,是西夏人的情報出問題了。
他們最先得到的情報是:李憲從熙河到了涇原,要在原來是劉昌祚的地盤上對西夏大打出手。為了防備這位西征時全勝戰績的宋軍主將,西夏掏出最後一點家底。他們動用了6個監軍司兵力,唯恐不夠,在民間徵兵時達到十丁抽九的程度。
就算是全民皆兵,也已經擠幹榨盡了。他們一共湊齊了30萬兵力,帶足了100天的糧食,向宋朝的涇原路集結。結果空等了40多天,李憲一點動靜都沒有,那邊永樂城卻建起來了。
西夏人又氣又急,真是摁下葫蘆起來瓢,再也耽誤不起了,全軍開拔向鄜延路靠近,拔下永樂城這根釘子。從這時起,威名赫赫的鄜延軍變得奇怪了。
在種諤時期,鄜延軍是宋朝西路軍裡最狡猾最多變的一支部隊。它往往以少勝多,出奇制勝,讓敵人敗得想不通。這裡面,情報工作是最重要的前提。可是換成徐禧當領導,風格就變了。當西夏人30萬大軍在邊境向他們迅速移動時,徐禧居然事先一點都不知道。
只是好運還是站在了宋朝這一邊。上天給了永樂城之戰的宋軍至少六七次機會,哪怕抓住一次,歷史也會改寫。第一次,就在這時的情報失誤上。
宋軍不知道西夏人到了,這時鄜延軍的主力都跟著徐禧、沈括回到了後方的米脂城,永樂城裡只有不到5000兵力,外加10多萬的民夫,可以說是不設防。
上天給的好運就是假如西夏人趁此機會,全力突擊,攻破永樂城。這樣戰爭早早就結束了,宋朝雖然虧本,但不傷筋動骨。
不過可惜的是,之前五路西征時種諤的表現太扎眼了,鄜延軍的戰鬥力、危險性,讓西夏人明知道有機會,也不敢隨便進攻。他們潛伏在無定河的西岸,小心地窺探著永樂城的動靜。這樣,他們無可避免地被城裡的宋軍發現了。
第一個好運被扼殺,守城部隊派人向米脂城緊急求援。
最先接到資訊的是大將高永亨,他的哥哥是鄜延軍中排名僅次於曲珍的高永能,兩兄弟在西征的無定河谷一戰中都起到了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