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2 / 4)

的遺風。他清廉,他睿智,他不融於官場。開戰前他已經年近六十,可官階只是小小的武節郎。

一介芝麻小官。

他的軍中威名卻如日中天。畢再遇臨戰,騎黑駿馬,名“黑大蟲”,那不是馬,而是獸。他戴鐵兜鍪,覆鬼面具,猙獰兇狠,宛若北宋第一名將狄青重生。

東路副帥郭倪命他出戰,他要求親自挑選新刺配的敢死軍,精中選精,只得八十七人,連他在內,不滿百騎。畢再遇就這樣走上了戰場。

北伐第一戰選在泗州,古泗州在江蘇盱眙縣境內,《鳳陽府志》雲:“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雖平曠,而岡壟盤結,山水朝拱,風氣凝萃,形勝之區也。”

這不是亂說,更沒有誇大其詞。數百年之後,一位重整華夏、再立乾坤的強者誕生在這附近,他成功之後,更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祖墳,從而大興土木,建成了當時最顯赫的一片陵園——明祖陵。

這些是後話,在這時畢再遇進軍,所面臨的問題有兩點:第一,這裡本是宋金兩國的榷場,幾十年間商賈雲集,各種人物龍蛇混雜,什麼事都有不確定性;第二,金軍明顯事先得到了訊息,他們果斷地關閉了榷場,連城門都用重物堵了起來,作好了戰爭準備。

畢再遇迎難而上,他決定加快速度,比預期早一天發起攻勢。

到泗州了。這座城很有特色,像當年的澶州一樣,分東西兩城,跨汴河兩岸。騎不滿百,畢再遇無法兩線出擊,他直奔西城,於城下、河邊陳列旗幟羅列戰船,當聲勢高漲之後,他突然間攻向了東城。

東城的金軍並不是沒有防備,畢再遇率領八十七人攻城,城牆內外一片血肉橫飛。當他衝上城頭時,金軍的屍體達到了數百具。

之後就再沒有戰鬥了,金軍的守將立即棄城逃跑。四十三年了,從上次的隆興北伐到現在,金國人也過慣了平靜的小日子,像李顯忠那樣的大煞星已經近兩三代人沒見過了,今天近距離遭遇畢再遇,女真人的小心臟再也受不了這種驚嚇了。

東城既下,畢再遇一鼓作氣衝向了西城。在西城下,他沒再強攻,而是命人高高舉起了他的將旗,那上面大書三個字——畢將軍。

畢再遇在城下大稱姓名,喝令城上投降。西城立即陷落,沒人敢與之爭鋒。

東路軍初戰告捷,緊跟著各條戰線上捷報頻傳。中路宋軍由江州統制官許進克復了新息(今河南息縣),進而又攻克內鄉(今河南西峽),由金國歸宋的忠義人孫成也收復了褒信(今河南新蔡南)。四川方面吳曦也出兵攻入了天水地界。

形勢大好,臨安一片振奮。韓侂冑覺得時機成熟,應該讓北伐官方化了。

他請趙擴正式下詔伐金,同時請幕僚中最著名的筆桿子水心先生葉適為北伐寫出師詔。以宋、金不共戴天的君父世仇,以水心先生與朱熹不相上下的道學大宗師身份,兩者再合適不過,一定會對民心士氣、對北伐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奈何水心先生不這麼想。

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人生最大職責的道學大宗師在關鍵時刻暴露了本來面目。哪怕他之前支援,也只是口頭支援,絕不會在勝負未分之時,讓北伐與自己的實際利益掛鉤。

葉適說:“俺寫東西超慢的,要十天半月才能搞定,這樣會耽誤你的大事。韓國戚,你另請高明吧。”

韓國戚無奈,請來了禮部尚書兼直學士李壁。他請對人了,李壁的出師詔名傳千古,每一句都深深地銘刻著宋人近百年的屈辱仇恨,它道出了宋人群體的心聲。

“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衣冠遺黎,虐視均於草芥;骨肉同姓,吞噬劇於豺狼兵出有名,師直為壯,況志士仁人挺身而竟節,而謀臣猛將投袂以立功。西北二百州之豪傑,懷舊而願歸,東南七十載之遺黎,久鬱而思奮為人子,為人臣,當念憤。益礪執幹之勇,式對在天之靈,庶幾中黎舊業之再光,庸示永世宏綱之猶在。佈告中外,明體至懷。”

這樣的字句,道學家怎麼寫得出來?

出師詔頒佈七日後,趙擴以伐金事祝告天地、宗廟、社稷。江北迅速作出了反應,完顏璟下詔在南京(今河南開封)恢復河南行省,由金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僕散揆為主帥,全權負責對宋戰爭。

同時升諸道統軍司為兵馬都統府。

女真方面,東線以山東東、西路統軍使紇石烈執中為主將,中路以樞密副使完顏匡為主將,西路以陝西統軍使完顏充為主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