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小心,可惜元凰早料中他的心思,託藉口將他的父母接入皇宮監視,仍舊令他回到城外軍中駐守,還要他照常同駐守天錫王府的弄潮生密函聯絡,以免引起北辰胤的懷疑——這一連串回收兵權瓦解勢力的動作元凰駕輕就熟,一半出自玉階飛的授計,另一半則是他自己謀劃,操縱人心的手段本領彷彿天生就在他血液裡頭流淌,信手拈來不費吹灰之力。一面裡他心中充滿了悲哀苦痛,一面卻又不可抑制地生出幾分激動興奮——那麼多年以來,無論他如何進步努力,北辰胤都始終把他當作是需人保護扶助的孩子,從沒有以對等的態度待他,而今他終於能夠同北辰胤平起平坐,要北辰胤看到已能獨擔大局的北辰元凰。這就好像是飽讀詩書的孩子正緊張等待著夫子的考核,下定決心要將數年所學盡在一朝展示。
長孫佑達命人夜探皇陵,也很快差人報來了結果。果然正如他先前猜測的那樣,北辰禹是毒發身亡,屍身儲存至今,尚未腐爛。長孫佑達先是為了先皇的冤死而義憤填膺,很快就又沉浸在成功揭發北辰胤罪行的喜悅之中,他搓著手,在元凰面前來來回回地走:“皇上,你看,我沒說錯。我姐夫他果然是被北辰胤用天鵝肉害死的唉,要是早點發現就好了!”
元凰一如既往坐在案几旁邊,右手拿著硃筆,面前鋪開看到一半的摺子,靜靜聽著長孫佑達絮叨。北辰胤從邊關進貢奇異天鵝之事,在內宮往來記錄上有據可查,但北辰禹將天鵝入菜以致中毒一說,未免太過無稽,更何況北辰禹毒發之際,北辰胤遙在邊關,三日之後才奉詔起程、回都主政,按理說並沒有下手的機會,然而先皇為人毒害證據確鑿,縱觀當時皇城內外,有此手段又有此膽魄的,也只得北辰胤一個。單憑長孫佑達這一番捕風捉影地胡亂推測,在朝堂上自是無法將北辰胤定罪,卻足以在文武百官心中種下疑惑,認定北辰胤牽涉其中難脫干係,——元凰想要羅織罪名,單靠這一點也便足夠。
元凰原先並不知曉北辰禹的死另有隱情,如今聽到訊息雖然微有震驚,卻沒有太多傷心憤怒。他幼時對北辰禹頗為親熱喜愛,但彼時的赤子之心再是明淨堅固,到如今也變得淺淡單薄,況且北辰禹病篤之際,似乎已經窺破他的身世,言談之間對他再不剩半點溫情。小時候他心思單純,只是一味疑惑父皇為何對自己忽冷忽熱,束髮聽政後他深味宮廷的處事準則,回想起當年父皇的種種舉動,又在御書房內找著幾份密收著的詔書草稿,多少便能猜到王者的用心。想到這裡元凰禁不住冷笑,北辰禹或是北辰胤,誰是他的生身父親,這又有什麼區別,他們都一樣只在乎血脈傳承,全不顧念半點元凰的感受。北辰禹同他朝夕相處八載有餘,將他視若掌中珍寶,一朝知曉他並非骨肉親出,便即刻把所有感情盡數收回,全無眷戀不捨;由此想見,若他並非是北辰胤的兒子,即便天資出眾乖巧貼心,北辰胤亦不會對他有半分愛惜,更無論當日大殿遇刺,對他豁出性命盡心維護。
元凰送走長孫佑達之後,又靜靜坐了一會兒,想著北辰胤當年恐怕是參透了北辰禹要改立太子的意圖,才行此弒君戮兄的大逆之舉,細細追究起來,算是盡數為了自己。北辰胤縱然不求元凰知情感恩,也恐怕料想不到孩子竟會在多年之後,藉此治他的死罪。元凰將這個念頭翻來覆去想了好幾遍,漸漸覺得此事不能怪他寡情薄義,只能怪北辰胤計算不周——就連宮裡最低等的太監宮女,也知道皇宮內歩歩驚心,處處都是你死我活,除了自己誰也不能盡信。北辰胤聰明一世,憑什麼就偏認定元凰不會對他出手,難道還真以為元凰會感念那一點點,全靠血緣維繫的稀薄父子之情。他這個錯誤犯的太大,相應付出的代價也當慘痛。有道是成王敗寇,各安天命,北辰胤一時不察看走了眼,著實怨不得人。
有了毒害先皇這條罪狀,元凰之後的安排更是有條不紊得心應手。北辰胤在皇城內雖有眾多助力,耐下心來逐個根除也並不困難;他在民間軍中廣有聲望,然而弒君通敵兩罪並罰,料想無人敢有異議。元凰生怕打草驚蛇,每一步都同玉階飛反覆商榷推敲,待到北辰胤歸來皇城之時,已是萬事具備。
北辰胤輾轉中原四處,打探查實了不少訊息,卻並未抓回刺客,這也正在元凰的意料之中——刺客出沒中原一事本就是坊間閒談,真假難辨,再加中原各大勢力有心要看北嵎亂國,必然對刺客多加袒護。他誠心要看北辰胤空手而歸,好陷他個通敵叛國,叫他朝堂之上百口莫辯。此時距玉階飛獻策的那個明媚午後不過一月不到,層層精巧陷阱卻已設立得完美無瑕,只等按下機關,便看獵物倉皇奔逃。直到前一天的夜晚,元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