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這才坐船回到廈門,臨行前我交給他一隻最新式的高倍望遠鏡,讓鄭芝龍喜不自勝,連呼當初要是有了這傢伙也不會讓敵人算計了,我只能解釋是剛剛造出來的我自己這樣的望遠鏡也不多。
回到廈門後鄭芝龍行事十分高調,不但聯絡手下諸將還通告了福建巡撫鄒維璉。鄒維璉這些日正為不斷增援的朝鮮海軍的事犯愁呢,一方面他想捅上鄭芝龍一下,另一方面他也似乎看到了大戰在即的風頭更想從中撈一票,正猶豫不決間得到了鄭芝龍的通報,在他看來這正是一次撈取政治資本的好機會,畢竟自己才是福建的主腦,有了戰功率先獲益的是自己。於是鄒維璉檄調諸將,大集舟師,準備痛擊劉香部,如此一來明軍收攏了150艘左右的帆船(其中有50艘包括伊麗莎白號以及鄭和寶船的特大戰船)。海岸這邊鬧騰對岸的劉香部如何不知,對自己家底十分看重的劉香在得到訊息後連夜帶領手下部眾逃回臺北,準備抵抗明軍的登陸。
英荷聯軍的指揮官是新任荷蘭臺灣長官普特曼斯,而英軍艦隊司令德韋特擔任副手,整個聯軍擁有“女王船”14艘,好望號大小的戰艦6艘,這幾乎是英國和荷蘭在遠東的所有海上力量,對於鄭芝龍的崛起以及朝鮮海軍的插手英國人以及荷蘭人十分敏感,之所以傾盡全力就是想徹底擊毀鄭芝龍的海上力量獨霸東南沿海。更重要的是西班牙國王的那份進攻中國計劃已經輾轉被荷蘭人得到,臺灣正是距離大陸最近面積最大的島嶼,作為進攻中原的前哨,不容有失。
1631年5月6日,朝鮮海軍和鄭氏海軍商定妥當同時在臺灣南北登陸徹底殲滅臺灣島上的敵酋。鄭芝龍率領龐大的艦隊駛出廈門,這時我的艦隊早就來到了臺南外海,尋找機會和英荷艦隊決戰。
遙遙的可見臺灣的輪廓,祖國的寶島臺灣此時就在我的眼前,遠遠望去一片青蔥翠綠,突然視野裡出現了敵人龐大的艦隊。
“敵船,敵船!”戰艦上警鐘用撕裂的聲音警告著每一個人,所有人都忙碌的來到自己的崗位神情緊張的注視著前方。這也是我第一次率軍和外國戰艦作戰,心情即激動又緊張,尤其在看清敵人的數目時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足足二十艘的戰艦拉開陣勢延一條長線向我軍衝來,似乎不需要打什麼招呼,更不需要客套,英荷聯軍採用的是英、西海戰中英國率先使用的縱列戰法,妄圖用側舷炮齊發的方式來衝擊我軍的月牙型戰陣。
不好意思的是這種情況早就被我們算計在內,應該說我們是故意擺出這種陣勢誘使敵軍來攻擊的,尤其是現在幾乎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誘使敵人率先進攻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畢竟依靠子龍號龐大而遠端的火力可以對敵人造成一定的打擊,最好是擊沉幾艘使力量對比迅速發生變化。
敵人並不傻,排出陣勢後沒有貿然進攻,在臨近我軍是陣勢再變劃出一條弧線向我軍半月形的戰陣中央衝來妄圖把我們攔腰斬斷,這樣敵人的側舷炮可以同時攻擊最薄弱的中央,而兩端的戰艦卻派不上用場。
哪有那麼好的事,針對敵人的戰法我們在沙盤上已經演練過無數次了,對於各種可能發的情況都有預案。就在這時鄧希晨已經迅速下令,我方的海軍陣勢也隨之變化,本來是月牙型的戰陣兩側向回收縮,形成了兩個圓形結陣,一個以子龍號為中心,另一個以安東尼奧的旗艦珍妮號為中心。子龍號也將龐大的船身緩緩調轉用一側船身面向敵人,而數艘伊麗莎白級戰艦擋在子龍號之前,與此同時以珍妮號為首的數艘福船以及伊麗莎白級戰艦結成另外一個戰鬥小組,位於上風處隨時準備搶佔有利地形。兩隻戰鬥小組形成了兩個齒輪形的結構恰巧將英荷聯軍的戰艦置於中央,我們就是要憑藉遠端交叉火力來打擊敵船。
敵人的第一艘戰艦此時已經駛進我艦,其上的火炮轟然向兩側發射,在海面上激起無數水柱,顯然射程還不夠但是隨著他的接見火炮也不斷射擊,隨後是第二艘、第三艘,英荷艦隊妄圖以這種連番攻擊持續火力對我軍進行攻擊,對此子龍號為首的我軍戰艦群早有準備,還沒等敵艦炮彈接近我艦,擋在子龍號身前的伊麗莎白戰艦率先開火,經過改裝的遠端火炮威力果然不同,配合另一戰陣的火炮所發射的炮彈形成交叉火力。一時間木屑紛飛,敵人的第一艘戰艦被首先擊中,緊接著子龍號開始發言,此時子龍號一側的重炮已經達到近200門,同時開火那威勢當真是山崩地裂。剛剛進入中斷第二艘戰艦轉瞬間就捱了數十炮,桅杆被炸到了天上,火光頓時升起,英荷聯軍的戰艦並沒有因此亂了陣腳,他們堅信這種縱形戰陣十分有效,只不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