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1 / 4)

他不會讓這少年再踏入這攤渾水,然而現實已經走到今天這樣的境地,他怎麼能讓蕭謹一個人來承擔最殘酷的後果,自己卻隔岸觀火獨善其身。

秋天的陽光還是很刺眼,他突然覺得眼前模糊起來,山水樹木被潑成一片,並且漸漸灰暗下去。他重重地搖了搖頭,再睜開眼,那些景色還是攪在一起,或明或暗地撕扯不清,又過了片刻,它們才從那種魔幻般的扭曲中漸漸恢復了正常。

半個時辰後,身在軍營的路從雲聽到衛兵飛馬傳信,得知蕭謹在追獵途中失足跌落山崖,不禁大驚失色。

他立刻安排數百人前往失事地點進行搜尋,卻直到第二天傍晚,才在崖下找到血跡殘衣。兵士四下詢問,得知此地常有虎豹出沒,屍體或者是被叼走了只怕也不無可能。這才率眾無功而返。

蕭謹落崖的事情在軍營中一石驚起千層浪,一時間眾說紛紜。

數日後,陳則銘親筆上書,惶恐請罪。

史冊上關於這事件的記載極少,史官們的目光都聚集在京師中兩國結盟的要務之上。

實錄中只有一處涉及了這樁在當時分明轟動一時的大事件——在和談的過程中,回到天朝的蕭謹墜崖而亡,蕭定指責陳則銘翫忽職守,並扣罰了他一年的俸祿。

這樣的平淡記載與當時京師中的沸沸揚揚其實是全然相反的。而這份沸沸揚揚,卻與蕭定處理這件事情的反常態度有關。

半個月後,其他遣返大臣被護送抵京,蕭定立刻下了第二道諭旨,再度封賞陳則銘。

短短十數日間,一罰一賞,罰是淺罰,賞是重賞,這其中的潛臺詞耐人尋味。坊間立刻謠言四起,質疑蕭謹的死與陳則銘甚至坐在廟堂之中的蕭定不無關係。

證據便是這一罰一賞。

若說淺罰,人們還可以理解為蕭謹的生死對於蕭定而言,本身就是個累贅,所謂懲罰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的話,那麼重賞,就顯然可以對應為去掉這個累贅所應得的報酬了。而陳則銘曾經的首鼠兩端又為整個事件提供了最恰當的註腳。

為了邀寵新主殺了舊君,這樣讓人義憤填膺的橋段使得人們在談論這事情的時候更多了幾分熱情和鄙夷,而這情理上的絲絲入扣,則讓這謠傳幾乎有取代尚不明朗的事實之勢,總之,這謠言很快佔領京師,朝野上下莫不深信。

而此刻,陳則銘尚在千里之外,等待和談的結果最終落定。

韋寒絕是第一個發覺陳則銘眼睛出問題的人。

他曾在陳則銘手下做幕僚,早知道對方有頭痛的頑症,可這一次跟隨陳則銘追擊匈奴時並沒看到他的病症發作,原以為這舊疾已經治好了,誰知道倒似乎更嚴重了些。

陳則銘倒不這麼認為,他出京前曾問一位老醫師討過藥,為的就是怕在行軍途中突然發病自己受不住,那老醫師曾說這藥丸藥力霸道,多吃無益,應該是這藥力導致了視野的短暫模糊,停了藥大概便好了。

韋寒絕認識一名良醫,遂派人去請。

陳則銘笑,你年紀尚小,已經交友滿天下啊。

這一說,韋寒絕忍不住憨笑,又想起一件事情,說道,我那位好友仰慕將軍威名已久,總想見將軍一面,可他出身草莽,不敢唐突。

陳則銘正色道,你那位好友傳遞軍情快捷準確,與律延的追逐戰,他才是第一功臣,實在是該我去求見他。

匈奴使臣入京大概月餘,和談終成,蕭定指派了幾人作為使臣,奔往兩國邊境簽訂盟約,其中以參知政事楊如欽為首。眾臣輾轉跋涉到達陳則銘駐守處,匈奴使臣則返回國境,此刻匈奴也早駐兵此處,兩軍相隔不過百里。

眼見大功告成,陳則銘心緒難平。

楊如欽帶來蕭定的親筆信,叫他負責和談期間安全事宜,到最後,蕭定來了句,蕭謹的屍體找不著就繼續派人找,總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陳則銘滿腔激動突然一下沉下來,反覆看了數遍,確實是蕭定親筆所書。

楊如欽在旁邊看著他臉色不對,忍不住追問,陳則銘抬頭道,也沒什麼。

他們兩人曾經各自為主,如今一朝為臣,見了面不能說是全無芥蒂,好在結盟之事事關重大,各項細節一旦商議起來,這些個人恩怨往日情仇也就淡了。

陳則銘叫來眾人在帳中會談,敲定次日派將領護送楊如欽到歃盟之地,自己則坐鎮軍中,若有意外,也好呼應。

說到由誰護送使臣時,楊如欽左右一看,點著一人道:“就是他吧。”

陳則銘抬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