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審配,給你們一天的時間伐木,給本初兄準備棺木。
對於審配來說,實在是不願意接受曹操這種近乎於恥辱的恩賜,但審配又不得不承受下來,作為一個臣子,審配一定要為袁紹考慮,哪怕是袁紹已經死了。
作為雄霸一方的諸侯、大將軍,袁紹就算死了也應當有個隆重的葬禮,再不濟也要為袁紹準備一副合適的棺槨,伐木總需要時間的吧!
一天的時間確實夠了,古代想找一棵大樹那是再簡單不過了,將袁紹的屍身安置妥當,審配就開始為撤兵發愁了。
是的審配已經沒有和曹操李重接著僵持的意願了,也沒有和二人僵持的實力了。
但是撤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首先就要考慮撤軍的路線問題,其次就要考慮如何與青州的袁譚聯絡。
打通界橋的道路並不艱難,審配相信李重一定不會嚴防死守,自己對李重來說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但是撤回界橋東側之後怎麼辦呢?曹操一定會乘勝追擊的,到時候是戰是退,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
戰,肯定打不過曹操和李重聯手。
退,袁譚怎麼辦?一旦曹操追過界橋,將自己和袁熙包圍在南皮,那麼青州的袁譚就會陷入四面包圍之中,連退路都沒有了。
將袁紹的接班人推入死地,這不是一個臣子應該乾的事。
現在對於袁家兄弟來說,青州真是個死地,幽州到還算是有戰略縱深的,北方的草原,幽州的公孫度,都是可以結盟的物件。
但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放棄了整個青州,不戰而退。
要求袁譚放棄青州,袁譚會同意嗎?就算袁譚同意棄守青州,撤退也需要時間的,總得把青州的財富運轉到後方吧。
審配等人研究了一天一夜,才拿出一個勉強說得過去的方案,首先張頜高覽帶兵五千前去攻打曹操,自己帶著剩餘的一萬五千兵卒在界橋以西紮營,背靠界橋,堵住曹操北上的道路,只要能守到春暖花開,清河解凍,就萬事大吉了。
同時審配回到南皮主持大局,招募兵卒,籌備糧草。
可是選擇駐守界橋的人選時,審配卻皺起眉頭,不為別的,現在袁紹手下的人太少了,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張頜高覽,審配逢紀四人而已。
如果顏良文丑,沮授田豐還活著,審配早就不用這麼操心了。
張頜高覽的任務繁重,根本出不出時間來,那麼留守界橋的人就只能是逢紀了,現在審配很不放心逢紀。
不過逢紀總算顧全大局了一次,哭喊著跳了出來,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辜負袁紹的希望,一定會拼死擋住曹操。
審配細想一下,也覺得逢紀對袁紹忠心耿耿,不會做的太離譜,也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安排妥當,審配帶著三千兵卒迴轉南皮,果真和審配預料的一樣,李重只是裝模作樣的衝殺一陣,就讓審配順利的回到界橋東面。
急匆匆的見過袁熙,審配立即就回轉南皮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兄弟離心
更新時間:2012…10…10
戰事和審配預料的一樣,張頜和高覽不計傷亡的進攻終於還是拖住了曹操,讓逢紀非常順利的將大營駐紮到界橋之西,同時袁熙也將大軍前移,駐紮到逢紀新建的大營,雙方合兵一處,共同牽制曹操。
除去審配帶走的三千兵卒,袁熙的界橋大營共有四萬餘人,其中光騎兵就有近萬人,堅守幾個月是不成問題的。
但在審配的設想中,袁熙的任務很重,他不光要擋住曹操和李重,還要主動駐兵曹操和李重,令二人不能分兵青州和幽州。
因為無論是幽州的太史慈和青州的臧霸,與袁紹交戰都佔據一些上風,也許二人只需要一萬人,甚至是五千人的援兵,就能形成絕對優勢。
對於審配來說,必須杜絕這種情況發生。
一開始張頜盒高覽二人還做得不錯,每天都出兵和曹操交戰(李重屬於打醬油的性質),雖說敗多勝少,但也算完成預定計劃,製藥在堅持一段時間,青州的袁譚就能從容撤退了。
但也就在這種情況下,意外發生了。
袁熙這幾天過的很不舒心,雖然張頜和高覽並沒有打敗仗,但是死傷的兵卒也不在少數,特別是損失的騎兵,讓袁熙心疼不已,也讓烏桓大王蹋頓心生怨意,暗地裡和袁熙發了好幾次牢騷。
袁熙很理解蹋頓,人家蹋頓這次出兵純屬友情助拳,完全是看在自己的面子。
補充一下,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