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2 / 4)

小娟不由好奇,問青舒,“小姐,需要奴婢過去看一下情況嗎?”

青舒說了聲不必,一點身後的兩名鷹衛中的一人,“你去看看。”

被點到的鷹衛答應一聲,追去看情況。

須臾,留在青舒身邊的一名鷹衛突然開口,低聲稟報,“小姐,有人躲在那邊。”

青舒聽了,順著鷹衛的視線看過去,沒看到人。

“是個半大孩子,就躲在頂頭兒的茅草屋的左山牆那邊。”鷹衛收回視線,如此說道。

青舒嗯了一聲,看到左右無人的情況便明白了,“小娟、小魚,跟我進來。”“你,儘量抓他個現形。”一群半大不小的小子偷東西,居然還會用聲東擊西的計謀!是該誇他們聰明呢,還是該罵他們聰明勁兒用錯了地方?

鷹衛卻道,“小姐,不用屬下出手,自有人等著他上勾。”

青舒一點都不懷疑自己屬下的判斷,於是說了聲“你也進來”,自己率先進了元寶居住的茅草屋。

不出鷹衛所言,不大一會兒便有半大孩子求饒的聲音及元寶他們的數落聲傳過來。

抓到了人,元寶回來向青舒稟報起來。

原來,最近孫家村的半大孩子時不時地來這邊晃盪,而且總是選在茅草屋這邊只有老嫗和一兩個灶房伙伕的時候。起初大家沒往偷盜上想,可也不希望他們在這邊轉悠,時常會勸他們回家去。

前些日子,老嫗洗了眾勞力的衣物一一晾曬到外邊的繩子上,回屋後又洗了幾件出來準備晾上,卻發現有三個半大不小的小子正在拿晾衣繩上的衣服。老嫗大聲一喊,三個小子嚇的丟下衣物逃走了。大家這才想到,先前丟的幾件粗布衣裳*不離十是被這幾個小子偷去了。

再之後,有一天晌午,灶房做事的四人蒸好饃饃後一起離開灶房,有兩人拿了扁擔去井邊挑水,有一人去取柴草,有一人去地頭兒準備叫幹活兒的回來吃飯。挑水的最先回來,發現離開前蓋的好好的鍋蓋移了位。他們忙開啟鍋蓋瞧,一下就發現最上邊的一層蒸屜上的饃饃少了十來個。他們以為是哪個餓了沒打聲招呼就拿去吃了,於是報給張管事知道。張管事便招集大家問到底是誰偷吃的,可沒人承認。發生了這樣的事,灶房的覺得自己失職,自此之後無論做什麼事,他們總要在灶房留一人看守。

沒兩天,當留在灶房的一人蹲在水缸後頭揀野菜的時候,兩個半大小子躡手躡腳地進來了。他們目標明確,直奔灶臺上擺的裝滿苞谷面饃饃的幾個大盆去了。灶房的大喊一句你們幹什麼,趕緊站了起來。就這工夫,受驚的兩個半大小子逃了出去。

為了這事,張管事特意走了一趟孫家村,要孫里正管束好自己村中的孩子,並警告說再有下次絕不輕饒。之後這些小子消停了些時日,沒想到又來了。孩子就是孩子,再聰明也算計不過大人。孩子們用了聲東擊西這一招兒,元寶他們雖跑去追了,卻也不忘在灶房留人以防萬一,於是就抓到了名為孫大牛的十一歲小子。

青舒聽了這事,問元寶,“接下來你準備怎麼辦?”

元寶知道小姐這是在考他,於是有些緊張,“小的想先去稟報張管事,張管事若抽不出手,小的再帶著抓到的孩子去找孫里正。”

青舒又問,“見到孫里正,你要說什麼?”

元寶想了想,不確定地說道,“就說,再有下次,直接報官。”

青舒點了點頭,“先問清抓到的孩子是哪家的,還得讓他招出同夥兒來。去孫家村時多帶些人手,要略過孫里正直接找上他們的爹孃。勸誡的話要說,警告也要下,記得讓他們還了偷去的衣物回來。”她不是心疼幾件粗布衣裳,而是不希望那些孩子走入歧途。縱容犯錯的孩子,不是寬宏大度。“就說是我說的,讓張管事放下手邊的事親自去處理此事。你也跟去,你看看張管事是如何處理的,多學學。”

打發了元寶鎖門去辦差後,青舒讓人招來馬車,坐上馬車去看宋先生主持施工的引水工程。

涼州境內的溝渠已經修好,如今的施工地點已經延伸到了輝州地界、青舒的荒地上。

馬車到了施工地點附近停下,青舒由車壁上的小窗子往外看了一會兒,命令車伕調轉馬頭,原路返回。

當吵鬧聲傳入耳,在行進的馬車裡閉目養神的青舒睜眼,“怎麼回事?”

正往外看的小娟放下車窗簾子回道,“小姐,不知發生了何事,一群村婦正在菜地那邊衝著幹活兒的比比劃劃地大喊大叫。”

青舒坐正身體,“派人過去看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