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帖木兒是元朝的一員悍將,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元朝即將滅亡的時候,察罕帖木兒成了元朝政權的主要支柱和最後的王牌。察罕帖木兒趁著山東北伐軍內訌的機會,揮兵東進,一路不可阻擋。
面對這樣的形勢,朱元璋作為義軍將領,首當其衝,形勢很危險。但是朱元璋不予交戰,他來了一手“軟”的策略。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給察罕帖木兒寫了一封信,跟他通好,說咱們兩個交朋友,你是元朝的一路官員,我也是一個豪傑,我們互相聯絡,我們之間搞好關係。
雖然察罕帖木兒並不一定就真的想跟朱元璋通好,朱元璋也不是從心眼裡想與察罕帖木兒保持友善的關係,但是朱元璋的這種做法,卻大大緩解了察罕帖木兒向他進攻的緊張態勢。
這年十月,察罕帖木兒向東攻克了濟南,對於元朝政府來說,形勢可謂一片大好。察罕帖木兒向朝廷報告了朱元璋的動向,說我正在勝利進軍,可是朱元璋給我寫了一封信,他想與我通好,要跟我結下友好關係。朝廷因此認為朱元璋可以爭取,於是在第二年派了一個戶部尚書叫做張昶、郎中叫馬合謀的走海路到慶元(今浙江寧波),給朱元璋授了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之職。
元朝的皇帝就這樣相信了朱元璋的這一封信,給他封了一個官,這個官還不小。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相當於現在的一省之長,並御賜龍衣、御酒。可是這個時候,朱元璋剛剛被小明王,也就是大宋皇帝封為吳國公。
但很不巧,元朝的詔書剛到達江東,察罕就被刺殺了,因此朱元璋就沒有接受元朝的任命。也有人認為朱元璋遣使察罕,可能曾萌發投降元朝之意,但從他後來的表現看,朱元璋此舉不過是為了借通好來減緩察罕對自己的壓力。察罕死後,其養子擴廓帖木兒統軍,仍然是支撐元朝的重要力量。朱元璋又致書擴廓帖木兒,與其通好,先後竟達七次之多。雖然擴廓一直沒有回應,但還是多少收到一點緩兵之效。這些都可以看到朱元璋善於保護自己的能伸能屈的機變。而“緩稱王”是其政策的核心。
就這樣,朱元璋一方面躲在小明王的保護傘下,另一方面也不直接和元朝發生衝突,有效地儲存了自己的實力,特別是當紅巾軍三路北伐相繼失敗以後,朱元璋的實力地位就突出出來。
。←蟲工←木橋 書←吧←
第32節:第八講 先漢後周,決戰決勝(1)
第八講 先漢後周,決戰決勝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已經完成了從打家劫舍的草莽江湖好漢到立志拯救生民的英雄的轉變。“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箴言,也幫他站住了腳跟。但是在群雄並立之中,他能掃平天下嗎?料事如神的劉伯溫都給他提了哪些奇謀異策呢?
劉伯溫,據說他識破了天命
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有四位儒者一起來到朱元璋的軍中,第一位就是浙江青田的劉基,他的字叫伯溫,後來他的字廣為人知,甚至超過了他的名。劉基的家在浙江青田,所以劉基自稱青田劉基,人們也往往稱他為劉青田。但現在,劉基的家鄉已經不屬於青田縣了,他的出生地和故居所在地屬於浙江省溫州市的文成縣。
第二位是龍泉的章溢。
第三位是麗水的葉琛。
第四位是浦江的宋濂。
他們這四個人被稱為浙東四學士。這四個人很有名啊,為什麼有名?這四個人是大知識分子啊,和馮國用、馮國勝兩兄弟這些人還有所不同。馮氏兄弟是鄉間的讀書人,可是這四個人卻名滿天下。朱元璋對他們禮敬有加,因為他們的到來,不僅僅是新增了幾個人,而是給朱元璋帶來了大智慧。
朱元璋在興奮之餘,對這四個人說了一句話:“我為天下屈四先生。”朱元璋已經在宣稱自己是“為天下”了。這麼大的口氣,這麼大的胸襟,他要請四先生出山是為了天下,是為了救濟百姓,而不是為了他自己。
怎麼叫“屈四先生”呢?跟著朱元璋轉戰南北,風餐露宿,日夜操勞不是要辛苦嗎?我現在還沒有得到天下,儘管對你們很有禮,但可能對你們也有照顧不周之處,這不是委屈了四先生嗎?你們四先生這次出山,不光是為我做事,而是為天下人做事。因此我要感謝你們,我朱元璋立志要拯生民於水火,要麻煩你們四位先生幫忙。
這四位先生當中以劉伯溫最為著名,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劉伯溫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